乡村振兴丨江苏滨海友渔村:奋进沃野描富景 擘画强村新蓝图
走进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陈涛镇友渔村,田青水秀、树绿花鲜,构成特有的田园风光。
在这里,村里的新变化大家看在眼中,乐在心里,享受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释放的红利,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提升,农村产业不断升级壮大,村民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一幅和谐美好的乡村振兴图跃然眼前。
过去的友渔村,名不见经传,“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经济落后,人居环境脏乱差。近年来,友渔村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地推进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友渔建设,取得了“党建强、机制新、产业实、环境美、群众富、民风优”的明显成效。
如今,友渔村已经变成让人去而忘返的一片乐土,成为滨海县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示范村,先后荣获滨海县生态示范村、盐城市最美乡村、江苏省森林村庄等荣誉称号。2020年,全村经营性收入287160元,位居陈涛镇第一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000元。
明思路,激发强班子的“向心力”
2016年6月,王海燕成为友渔村党总支书记,她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发展畜禽养殖、高效种植等产业,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回引人力资源。
提振信心强技能。党总支书记王海燕先后组织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到射阳县、沭阳县以及本县的前案村等先进乡村实地考察学习,开阔了视野,提振了发展信心。
完善机制强管理。完善“一事一议”“承诺服务”等机制,树立一批党建示范户,从无职党员中聘用信息员、宣传员、监督员、保洁员,让他们在脱贫攻坚、民事协调、环卫管理、文明新风方面发挥作用。
察民情,爆发强基础的“牵引力”
近年来,友渔村以打基础、强基础为着力点,打造水韵新友渔。自2016年以来,友渔村新修道路19公里,新装路灯近500盏,实现全村亮化全覆盖。整治河道15公里。新建桥梁3座,电站3座,防渗渠道3000米,涵洞160座,栽绿化树5万余株,新建垃圾池64座,垃圾箱60个,新建市民文化休闲广场1400平方,文化墙400余米,景观池一处,景观围栏1200余米。2019年投入7万余元,改建了友渔村文化礼堂,成功举办了多场次文艺汇演。今年,友渔村新社区建设了202套现代化住房。
强基础就得增加村集体收入,友渔村集体增收的途径有四条:利用市县投资150万进行厂房出租,每年增加收入15万元;打造村办酒“友渔村酒”,每年结合当年效益收入30000元;全村退宅还耕54户每户收取土地承包金100元;土地流转费10000元,每年做到收入渠道广、资源不遗漏。现有耕地5773亩,农户878户,3326人。人均年收入17000余元。
拓产业,壮发促增收的“硬实力”
近年来,友渔村以富民为立足点,打造富足殷实友渔。流转土地2050亩,以保底租金每亩800—1000元价格给农户,大户承包统一平整种植,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特色种植打造农业结构调整新亮点,以“集体+农户+村干部”模式经营友渔村酒,每年从“友渔村酒”项目中以15%的收益作为村集体收入,高质量完成18万元集体增收任务。立足距离滨海县城东北仅十公里,距省道S327一公里、距火车站四里,地处滨海县城城郊接合部的优势,突出项目引领、项目突破,打造中国美丽乡村、生态宜居新村、发展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及中国好食品生产基地。
美环境,掘发优生态的“吸引力”
近年来,友渔村团结带领党员干部群众建设新村庄、创造新生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处处散发出发展的活力。
在打造美丽村庄工作中,该村巧做“景致”文章,注重乔灌草合理搭配,植绿与造景错落有致,突出乡土树种与珍贵化、彩色化、效益化“三化”树种比例,同时在两处健身场地安装了太阳能景观灯,配套凉亭、秋千、休闲长椅,健身器材等,制作安装绿化宣传牌,从而使全村达到“道路林荫化、河沟景观化、农田林网化、庭院林果化”。
友渔村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提升行动,采取“疏浚+整治+路道拓宽+绿化+亮化”的环境治理模式,持续实施民心工程,清理河塘沟渠5公里,镇、村两级河道全部保洁到位;8户畜禽养殖户全部整治到位;突出村庄绿化提升,栽植女贞、垂柳、紫荆等苗木25000余株;完善垃圾收转处理机制,配齐专业保洁队伍6人,实现村庄有序、科学管理。
友渔村旧貌换新颜,老百姓喜笑颜开。
树新风,掀发享幸福的“创造力”
发挥文化能人、民间艺人的潜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农民自娱自乐、自编自演、自我教育,打造和弘扬特色文化。协助上级部门组织开展的“一村一台戏”“扶贫文化下乡”等活动接连不断,极大地活跃与丰富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志愿服务常态化。友渔村组织开展大型志愿服务活动10余次,主要集中在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目前,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友渔村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他们的善举和大爱不但感动着群众,同时也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树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新风尚和新气象。
积极弘扬孝善文化。倡导文明新风,倡导敬老孝老的良好风尚,有效促进社会民风的好转,有益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组织“好家风、好家训、好村民”评选活动,在文化大院、公开栏设立文化墙,引导村民成为美德的示范者、践行者和传播者。从身边的好婆媳、致富能手和志愿者等群体中评选出道德优良、事迹突出的模范进行表彰,弘扬典型精神,引领社会风尚。
春风化作雨,润物细无声。一个欣欣向荣的友渔村正焕发出蓬勃生机,朝着实现农业产业化、新型农村城镇化的目标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