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丨扬州仪征仓房村:土地“活”起来 村民“富”起来

来源: 时间:2021-05-21 点击数:

仓房村位于江苏扬州仪征市刘集镇东北部,2017年底时村负债870万元。3年来,仓房村通过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土地流转等途径,不仅全面化解了债务,村集体资金还盈余100余万元,完成了从负债村到小康村的转身。

让土地生金,负债村变小康村

仓房新苑小区,是仓房村刚完工的农民集中安置小区,一栋栋小别墅即将交付给村民居住。

“2017年底,村负债870余万元,连电费都难以负担。”仓房村党支部书记梅仁强说,从2018年开始,村里抓住345国道建设以及扬州垃圾填埋场二期工程项目的机遇,通过土地增减挂钩、土地流转,让仓房村逐渐摘掉了“穷帽子”。

“2020年,村里的负债得到了全面化解,村级资金盈余100余万元。”梅仁强说,土地流转后,数百户村民通过拆迁住进了新居,同时,解放了村民们的双手,如今近半数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大家的钱袋子慢慢鼓起来了,人均年收入达4万余元。

 

一通迎来百通,泥土里“出金子”

如今,开车行驶在345国道,一座座塑料大棚引人注目。

“大棚中种植的是葡萄,今年夏天即将迎来丰收,预计销售量达30万斤。”扬州美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翟飞说,2018年,345国道在仓房村开建后,他嗅到了商机,与仓房村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流转面积100余亩,主要用于生态农业种植、采摘、观光等项目。昔日的“泥土地”成了投资者、返乡创业者心中“出金子”的地方,也让村里原有的企业迎来了发展机遇,效益逐年递增。

土地流转迎来一通百通,仓房村的“致富花”还将越开越大。“去年开始,已陆续有投资者来仓房村洽谈闲置土地的利用,未来还将有更多的企业落户。”梅仁强说。

发展集体经济,改善民生福祉

仓房村公场组是仓房村少数未通水泥路的庄组,涉及农户10户共39人,每逢阴雨天,路面泥泞不堪。今年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梅仁强向公场组村民承诺:5月1日前把路修好。目前,一条崭新的水泥路已经提前修建好了。

村里富裕了,改善民生福祉的底气更足了。村里从345国道建设、垃圾填埋场征地补偿款中提留180余万元,持续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去年以来,仓房村先后完成了詹彭路、公场路的新建,让周边村民出行不再难;为杨巷组、梅桥组等村民小组新建泵站,解决了困扰多年的用水难题。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