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江都花彭村:“众筹”乡村路 基层协商治理蹚出新路径
“往返江都城区能省下1个小时,老百姓生产生活便利了,我的饲料销售也更挣钱了。”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小纪镇花彭村村民徐炳银忙碌在村头新打通的龙腾路上,2020年这里还没有路,他因为搬运饲料不慎滑入河塘摔断左腿,“如今饲料能直接开车运到鱼塘边,咱花彭老百姓造出一条富民路!”
花彭村在江都区最东端,地理位置偏僻,村级经济薄弱,投入近200万元新建一条公路不容易,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花彭村党支部书记翟荣梅介绍,是村委会巧用基层协商,引导群众合力造出崭新的龙腾路,“我们也蹚出了一条基层协商治理的新路径。”
众人来协商,心劲齐了
花彭村交通不便,村里3100多亩耕地、2200多亩鱼塘承包租金远低于周边镇村。2020年新建的353省道泰州段刚好经过花彭村和姜堰区交界处,村委会多方努力,获准在新省道开设花彭村交通岔口。
改善交通的机会来了,但怎么实施到位才是真正难题。路从哪里过?钱从哪里来?路桥怎么修?矛盾有多少?村干部心里没底,村民也有不同意见。水产大户徐学法说:“造路有什么好?交通好了,鱼塘就要涨价,我怕就包不上了。”“镇党委、政府指导村里把这项群众关切的民生实事确定为协商议题,通过基层协商凝心聚力、问计于民。”小纪镇政协工委主任、江都区政协委员徐和亮介绍,经多次邀请江都区交通局负责人现场调研,村委会初步制定建设方案。“政协委员和村组干部、村民代表、老党员代表一起协商,在建设规模、资金筹措、矛盾协调等方面,形成了一致意见。”
大家齐出力,办法多了
资金是最大难题。“镇上帮助争取区级‘一事一议’项目90万元,争取省级农业开发项目50万元,还有40多万元的缺口。”徐和亮介绍,大家协商后,倡议村里各界贤达捐资助力。村民徐兔元率先捐出3万元、腿伤刚好的徐炳银捐助5000多元、70多岁的老队长宫云书要求儿子:“村集体做这条富民路,我们家捐款不能少于3万!” 很快,村里收到捐款达44万元。
施工的难点在路基。1.5公里的新路,要填出10米宽的新路基,其中210米需经过鱼塘,取土、运输、夯实,都是耗钱耗力的难事。协商中,村干部许宝兔灵机一动,深圳能源风力发电项目在附近布点,要安装2台大型机组,“这个大项目要建设施工便道,村里负责部分取土,请他们提供建筑垃圾填埋夯实,互相协作两全其美。”
群众帮撑腰,矛盾少了
造路是好事,可往往涉及到谁家的房屋田地,就变作“老虎屁股摸不得”,村干部很难把矛盾协调到位。通过协商,群众主人翁意识更强了,村里的“金牌调解员”多起来。
规划好的新路,需拆除东南组村民姚炳甲家的厢房,老姚坚决不同意。参加协商的村民代表仲松正和老队长宫云书主动请缨,登门找老姚反复谈心,很快做通了思想工作。
新路经过水产养殖大户徐彬和徐学法的鱼塘,一直支持造路的徐彬很纠结。村干部和几位协商代表帮着协调商定经济补偿,还想到一条金点子,“在路基下加装几道涵管,隔开的两边鱼塘水体相通,把对养殖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
连通“龙腾路”,口袋富了
经过几个月努力,“龙腾路”终于建好了,交通便捷了,村民们喜悦溢于言表。尽管353省道江都段今年才会建设,但从已建成的泰州段出行,往江都城区就可节约30分钟车程。“我们组最沾光了。”河南组组长杨桂兰感叹不已,生产队130亩农田、100亩鱼塘,往年每亩地租分别只有350元、400元,很快可以提高到一倍多,预计能为村民增收近10万元。
“现在方便了,沼虾从鱼塘码头就能直接装车运出去。”原先态度消极的徐学法也很兴奋,“以前真辛苦,鱼食鱼药、生活用水都要靠肩挑手提搬运过来。”
“交通优势让我们谋划乡村振兴更有底气。”翟荣梅介绍,村里根据花彭里下河水乡的自然资源和产业特色,规划提升人居环境,发展休闲农业,已经获得省级传统村落和特色田园乡村两个项目,“协商治理是个好办法,我们很快还要通过基层协商,把‘龙腾路’拓建成更宽更大的富民腾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