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丨江苏常熟古里:乡村大道边崛起“迷你CBD”

来源: 时间:2021-06-02 点击数:

康博村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古里镇东,面积2.8平方公里,人口1708人,党员71名。近年来,康博村坚持工农并举,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和壮大村级经济。2020年实现村级可支配收入1480多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43800元,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十佳魅力乡村”“国家级生态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走进常熟市古里镇康博村,康博大道穿村而过,大道东侧,是村民住宅区,风格统一的427幢庭院式别墅气派十足。大道西侧,往南,一个智能制造产业园正拔节而起;往北,占地11.6亩的现代商业综合体已完成土地平整。在康博村,一个楼宇林立、商企云集的“迷你CBD”,正跃出蓝图,照进现实。

“心疙瘩”变成“金疙瘩”

2021年4月25日早上8点半,康博村党委副书记严晓波照例开车赶到村党群服务中心上班。胳肢窝下夹着公文包、手里拿着规划建筑设计方案、头上戴着一顶安全帽,上班后,严晓波直奔村委会对面的康博现代产业园建设工地。“盯着这里一砖一瓦垒起来,心里有数、踏实。来得多了,有的工人把我当成了包工头。”严晓波说。

这片位于康博大道以西的地块占地54亩,曾是村里的工业集中点,土地、厂房均为集体所有。这里原来有17家企业,主要从事针纺、注塑等低端行业生产,年租金收入93万元,税收82万元。工业集中点的建筑,大多建造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40多年风吹雨打,房屋结构变形,房柱和墙体出现裂痕,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村干部们打趣说:“赚着90多万元的钱,操着9000多万元的心。生怕接到电话通知,就怕企业出事。”这个地块也是全体村民的一块“心疙瘩”。村民嫌弃地说:“每天进进出出要和它擦肩而过,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2019年10月,康博村等来了解开“心疙瘩”的“金钥匙”。当时出台的《常熟市老旧工业区(点)更新改造实施意见》将该地块列入首批启动的老旧工业区更新改造点位。常熟市明光无纺布厂是17家企业之一,是波司登集团主要配套辅料生产企业,当时恰逢下半年,正值企业生产高峰,预计年底才能结束生产,否则会影响波司登的生产安排。企业负责人江明光虽然很为难,但很快就做出了决定:“当时村里通知我们开村民会议,我第一个赞成。”

“不能打击村民积极性。”康博村党委主动作为,一边向镇里说明情况,一边为江明光寻找新的厂址。江明光郑重承诺:2020年1月15日前把厂房内的东西全部搬清。江明光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的企业主,也是最后一个搬走的企业主。

2020年7月8日,康博智能制造产业园开工,项目计划投资1.3亿元,新建4幢高标准厂房,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交付后,预计年租金达1200万元,税收2000万元。在全体村民参加的开工仪式上,村民们开玩笑说:“‘心疙瘩’变成了‘金疙瘩’。”

农民家门口盖起“迷你CBD”

康博智能制造产业园北面,一块11.6亩的区域刚刚变成平地。“这里马上要大变样了!”康博村党委书记高晓东告诉记者。虽然还在加紧施工,但康博智能制造产业园已与12家相关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招商完成率达70%。高晓东说,未来园内将提供600到700个工作岗位,职工的生活配套必不可少。

康博村位于古里镇与支塘镇交界地带,距离常熟市中心18公里。“村里有一个简陋的农贸市场,只能买菜和简单的生活用品,环境还差。家里缺东西,就要跑一趟城里。”村民周建新说。

高晓东说:“过去农村消费‘油盐酱醋靠个体,日常用品赶大集,大件商品跑城里’,我们要在有效满足村民消费需求的同时,改变这种现状。”

康博村与古里镇农新置业有限公司合作,对该地块更新改造,实施整体开发。根据规划,将建设工业邻里中心,2500平方米商业用房,1500平方米企业服务中心,还有1幢11层近8000平方米的集宿楼等配套设施。届时,大型商超、服饰、餐饮、娱乐等一应俱全,村民不出村就能享受更多更好的配套服务。不仅如此,村里还与达成入驻意向的商超签订了积分兑换方案,未来“五星文明户”考评机制的积分奖励可以在超市换购商品。“我们村马上也要有‘CBD’了。”高晓东的形象比喻,成了一些村民的“口头禅”。

虽然有些村民不太理解“CBD”的意思,但已经享受到了它的便利。村里的健身室、影视室、图书室、篮球场、网球场等全年免费开放。镶嵌在村民居住区的康博游园,曲径通幽、小巧精致,村民笑着说:“我们这里的住宅区,就像风景区。”

乡村振兴馆里藏着幸福密码

2021年4月21日上午9时,一辆大巴开进康博村,缓缓向东,路过休闲广场后又向北开去。大巴上是江苏省党支部书记学院农村分院组织的一支学习团队。带队班主任王艺臻说:“我走过这么多村,康博村是极少数在每个十字路口都画斑马线,河里开喷泉,放水幕电影的村子。”康博村何以这么牛?在康博村乡村振兴馆,这支学习团队找到了答案。“白米饭好吃田难种,鲜鱼汤好喝网难抬……”一首白茆山歌唱尽了数十年前的穷苦。1999年,47岁的高德康接过了山泾村党总支书记的重担。他一边带领波司登集团匠心智造,一边以工哺农,加大对村级经济建设的扶持力度。高德康走马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山泾村”改成了“康博村”。他说:“康庄前程远,博大境界深。‘康博’两个字蕴含着村民们对长久富裕、永恒发展的朴素情怀和热切愿望。”

高德康说,波司登出身农村,要反哺农村,更要扎根农村。他带头投入1.3亿元对村里的住宅、道路、绿化、休闲等各个功能区进行了科学布局,将原来分散的老旧村庄集中建设,分三期建成“康博苑”。

“村民只要出15万元左右,就可以搬进别墅,所有的公共设施、绿化、管线由村里和高德康书记投资建设,不收物业费。”村民李丙元告诉记者,大刀阔斧建完“康博苑”,村里还一直帮大家解难题、谋福利。“家里用的天然气,全村在2014年就用上了。那个时候就是常熟市里,也不是家家都用得上。”他说。

今年87岁的老书记严妹金,见证了康博村的振兴之路。如今,她每天会去村委会转转。她说:“年纪大了就爱唠叨唠叨以前的事,脑子里总跟放电影似的。想当年,高德康那个小伙子真是不容易,骑个自行车常熟、上海两地跑,创建了波司登,又自掏腰包建新农村,他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

带着大家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康博村历届党委班子对全体村民的承诺慎终如始。康博村党委刚刚完成换届,高德康转换角色,肩负起第一书记的新担子。严妹金对新班子充满信心,“时代不一样了,在新的村党委班子带领下,我们村产业升级、服务增值,变‘输血’为‘造血’,相信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