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梁溪:“老城厢”厚植乡土人才发展沃土
乡土人才不仅是宝贵的传承资源,也是大力发展地区文化产业、推进文商旅融合、加快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有力支撑。无锡市梁溪区高度重视对乡土人才的评价、培育和使用,坚持文商旅才融合发展,通过各项措施不断让乡土人才走向台前、抱团作战,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释放强大发展能量。目前,共培育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能手、新秀56名,省传统技艺技能大师5名,省乡土人才示范工作室1家,省乡土人才技能大师工作室5家,市十大杰出技能技艺人才2名,市、区优秀乡土人才32名,市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6家。
健全“政策+培育”体系,扶持“能工巧匠”
“低门槛·优政策”引导土专家成才,出台《梁溪区优秀乡土人才扶持实施细则》,优化升级“梁溪英才计划”,以低门槛条件,采取大赛、评审、认证等形式,鼓励“土专家”申报、评选区级乡土人才。举办“太湖明珠、风韵梁溪”“才聚梁溪”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通过政府“搭台”、乡土人才“唱戏”的方式,展示具有乡土特色的文化产品、职业技能,让乡土人才、乡土文化大放异彩。“物质·精神”双重奖励激发竞相成才,给予区级乡土人才1万元至15万元的物质奖励,同时定期宣传人才事迹,对全区50多个乡土代表性项目情况进行编辑整理,出版乡土人才集萃画册和视频。其中,拍摄的“初心·匠心”优秀乡土人才纪录片获全省党员教育微视频大赛一等奖,有效增强乡土人才社会影响力和个人荣誉感。“动态·跟踪”推动乡土人才持续成才,建立健全乡土人才动态信息库,根据人才成长进行梯次培养,积极发动乡土人才申报各层次荣誉。
构建“商业+文化”模式,打造“梁溪样本”
积极探索商业街综合体合作模式,在无锡红豆万花城搭建750平方米临时场馆或体验区,牵头引入惠山泥人、无锡精微绣、留青竹刻、无锡青瓷等乡土人才项目。近年来组织专场活动、公益体验280余场次,推动红豆万花城零售百货向文化综合体成功转型,自基地建成以来日均人流量增幅75%,日均销售额增长50%。支持乡土人才所在的穆桂英、陆稿荐等老字号食品企业改造生产线,扩大企业规模,补贴资金30万元,实现相关企业年产值超亿元。在全市首推乡土“人才贷”,打造乡土人才金融发展“梁溪样本”。邀请乡土人才在市区人才活动、商贸购物节中进行技能展演10余场,做活做强“夜间经济”,创新营造食、游、购、娱、宿、体、展、演多元化消费场景,不断拓展城市消费新蓝海。
发挥“资源+阵地”作用,体现“传承力量”
利用新媒体,牵线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产品与“运河游礼”等专业文创电商平台,合作开发线上新品。积极组织乡土人才进行省、市特色伴手礼申报活动,为梁溪打造伴手礼名片。通过网络视频APP和“吴韵春秋”等公众号,打开宣传和推广渠道,及时发布各类活动和优秀乡土作品,借助“粉丝经济”扩大乡土人才影响力和知名度。开展“乡土人才进社区、乡土技艺进课堂”系列活动,以祝大椿故居等名人故居为阵地、区级中小学校园为平台,定期开展乡土产品展示、乡土技艺巡演、“小工匠”评选等活动。选派优秀乡土人才担任中小学文化课堂、社区文化学堂的指导老师,以“触摸‘技’忆·传承匠心”为主题,面向市民、游客举办乡土技能人才公益传承课堂。近年来组织各类专场活动、公益体验活动300多场次,接待服务市民游客、学生儿童9万多人次。盘活运河沿线存量工业遗存,北仓门、蓉运壹号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日益成熟,乡土人才载体项目有序推进,进一步强化乡土人才阵地基础,把乡土人才资源转化为文商旅融合发展的特色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