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丨江苏丹阳张巷村:从丘陵荒山到江南水乡

来源: 时间:2021-06-17 点击数:

民居错落有致、水塘碧波荡漾、家前屋后绿树成荫,九曲廊桥蜿蜒迂回……走进江苏省丹阳市“十大美丽乡村”之一的开发区张巷村,您看到的是一幅如诗如画、环境优美的江南水乡景象。

 
 

然而说起张巷村以前的面貌,该村党总支书记陈兴福直摇头:“我们村位于丘陵地区,很多地方都不适宜种植水稻,好多土地都处于抛荒状态。2010年的时候,村民人均年收入才一万多元。”

2011年,陈兴福来到张巷村村委会工作,当时,很多村民怀着“种田没出路”的想法,大都离开村庄外出打工,作为土生土长的张巷村人,每当看到家乡正逐渐“空心化”,陈兴福总是怅然若失。如何振兴乡村,吸引村民回乡创业,成为陈兴福心中最重要的工作。

“丘陵山地虽然不适合种粮食,但确是苗木和茶叶种植的风水宝地。”冲着这个想法,陈兴福对村里闲置的荒地动起了脑筋。“如果将这些土地打包流转,吸引苗木种植户过来投资,那么村民们不仅将得到一笔土地租金,还可以为村里带来就业机会,可谓一举两得。”

 

“一开始人家也不愿意来,我们就一趟一趟地跑,保证给对方最优惠的土地价格和最好的承包服务,最终,我们成功流转出去了500亩荒地。”今年33岁的严剑,是张巷村最大的苗木种植户,2018年年底,严剑受陈兴福的邀请,来到张巷村承包400亩地种植苗木。“首先张巷村的地形是比较适合种植树木的,其次,从土地流转到用工问题,村委会都安排得妥妥的,让我很放心。”像严剑这样的土地承包户,在张巷村还有很多,张巷村土地的流转价格,也从一开始的两百多元一亩,涨至现在的五百多元一亩,茶叶、苗木等经济作物正在张巷村原先荒废的土地上慢慢“生金”。

土地流转不仅将荒地充分利用了起来,还为张巷村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今年65岁的村民束大妈,在严剑的苗木种植园里做工。“像我们老年人,种田也种不动了,去工厂打工又没人要,现在村委会把我们的田承包出去,我们就在家门口剪剪树枝、打打水,不光有租金拿,还有一份稳定收入,我们感到很满足了。”据了解,目前,张巷村已成功流转土地3000多亩,带动两百多名村民就业,去年,全村的人均收入达到了两万八千元,村民的钱袋子终于鼓了起来。

 

今年32岁的束杨鑫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现在他回到家乡张巷村和父母一道干起了蔬菜种植项目。眼下正值西红柿和青椒采摘旺季,他每天都要和工人一起忙着采摘配送,赶订单。“我们主要以零售为主、批发为辅,正常像旺季的时候,我们蔬菜种植基地每天向城区输送三千斤左右的各类蔬菜。”看着蔬菜大棚内硕果累累,束杨鑫满心欢喜,再一次坚定了当初回乡创业的想法。“一开始出去的时候,家乡并没有现在发展得这么好,在新任书记带领下,我们村现在是美丽乡村了,而发展绿色农业一直是我的想法,于是我就回来了。”现在,他经常前往浙江等地,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引入新的机器,后面他计划再承包100多亩地,让自家的农场走上“种养结合”的道路,对于未来市场,束杨鑫充满了信心。“我们这边都是黄土地,种出来的菜,虽然品相上不及浙江那边好看,但是黄土里面的水分和微量元素都是沙土地比不上的,所以,家乡的绿色蔬菜肯定有市场!”束杨鑫坚定地说道。

 

如今,严剑的苗木种植园面积还在继续扩大,束杨鑫种植的绿色蔬菜也在向更多的市场辐射。在陈兴福的谋划下,曾经落后破败的贫困村如今已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村庄的典型代表。家乡的巨变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归故里,在这片土地上挥洒汗水,实现梦想,张巷村也将因年轻血液的注入,变得更具活力,未来可期!

望着这片火热的土地,陈兴福依旧不忘当初“振兴家乡”的誓言。“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土地流转的服务工作,帮助老百姓增收致富,同时,我们正在对张巷村东村自然村进行环境改造,逐步完成张巷22个自然村的环境提档升级,打造村民们喜爱的美丽宜居村庄,让村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在农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