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丨江苏滨海长法村:红土地、故道边 林果香四方

来源: 时间:2021-06-18 点击数:

走进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坎北街道长法村,跃入眼帘的便是:一条条宽阔的乡村道路,统一规划、整洁有序的徽式建筑风格的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极具特色的村头文化墙……好一片风光秀丽、充满绿色生机的兴旺景象,自然之美、和谐之美、生态之美,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长法村是以烈士于长法命名的村。于长法,1918年出生于原阜宁县二区大套乡于滩庄(今坎北街道长法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幼时,父亲常年在外经营小生意,他由二叔、五叔抚养长大。两位叔父送他读了几年私塾后,又把他送到夹河小学念书,直至高小毕业。1935年后,于长法随母亲、叔父靠种地和打短工维系生活。八路军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后,在民运工作队同志们的教育启发下,于长法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斗争。他带领群众筹建农救会,成立模范班,征公粮、收柴草,站岗放哨,日夜坚守在抗日一线。

1941年秋建立阜东县,于滩庄一带从原大套乡划出,组建于滩乡。是年底,于长法加入党组织。1942年春,他出任于滩乡农会会长,满怀激情参加党的抗日、统战、联防、生产自救等工作,带领农会同志克服重重困难,组建抗日联防武装,并把附近的陈滩、卢滩、吕滩等村的模范班和抗日群众组织起来,在“反扫荡”“反伪化”等艰苦斗争中勇敢杀敌,受到党组织的嘉奖和群众的拥护。驻扎在杨圩的伪军和汉奸仇视日渐发展壮大的抗日地方武装,向侵略东坎的日军报称:“于滩、夹河等乡干部、游击队和模范班在于滩开会,于滩是共产党的活动中心。”1943年2月19日,日军集中兵力300余人偷袭于滩乡。当时,于长法家里住着刘新、嵇艾芝等区干部,受到敌人包围后,于长法带领民兵各持长枪、短枪,一边英勇还击、一边迅速突围。后遭到敌大队武装袭击,在激烈的枪战中,于长法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5岁。1958年,经滨海县人民政府批准将烈士家乡命名为长法大队(今长法村)。

 

近年来,长法村大力弘扬红色文化,致力传承红色基因,加快乡村振兴,通过科学规划,建设以种植杉树为主的“山水湿地”公园,成为生态观光小岛、旅游休闲小岛。同时,深入挖掘英雄事迹,弘扬烈士爱国精神,把红色基因融入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以林果大道为发展中轴,实现乡村旅游资源联动发展,开发“红色+生态”乡村旅游线路,建设以林果文化为主的采摘园、耕读亲子园、乡居民宿和红色文化公园,打造“宜人、宜居、宜业、宜游”的红色生态新农村。

长法村位于古黄河、通榆河、引江济黄河“三河交汇处”,是滨海县首批农村集中居住区示范村。新型农村集中居住区融入农耕文化、黄河故道风情、红色基因、法治廉政宣传等元素。75岁的村民胡兰云表示:“我们入住新房子一年多了,出门就是火箭路,离县城很近,还紧邻梨花语风景区,经常出门去看风景。”长法村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江苏民主法治示范村”。

 
 

“目前村干部学院在建,面积2000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全县农村基层干部综合培训基地、红色文化学习教育基地。我们将继承烈士遗志,努力实现村民致富、集体增收,确保打造一个更加宜人宜居、繁荣兴盛的新长法,不辜负烈士的期望,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时任长法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于永军说。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