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沛县栖山镇:村支部化身“田保姆” 助农增收亮点多
“现在年纪大了,自己种不了田,把土地托管给村里,没想到收益还很高,一亩地仅麦收这一季的纯收入就达到千余元。”石楼村80岁的村民石祖伦脸上乐开了花。7月11日,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栖山镇石楼村对参与“联耕联种”的农户进行收益分配,村民们数着手里的钞票露出满足的神情。
近年来,沛县栖山镇针对村里年轻人不愿种地、不会种地,多选择外出务工、农民老龄化、部分村庄将要拆迁等问题和农户在生产过程中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信息不灵的短板,以石楼村为试点,积极引导农户对土地进行“联耕联种+托管”。
石楼村党支部书记孔祥东介绍,石楼村党支部结合石楼村实际,经过充分调研,由村党支部牵头,并组织实施试点“联耕联种”面积约500亩,涉及农户68户,由原来的“一户多田”和“零散种田”变为现在的“一田多户”,连片种植。
在生产过程中统一组织大型机械进行耕种、统一管理、成本均摊、收益均分;所需农业生产资料从生产厂家批量采购,种植品种、种植技术及生产过程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亚夫科技服务团朱伟教授全程指导;村民推荐代表全程参与资金及种植管理,阶段公布“联耕联种”所有开支。“联耕联种”模式主要依靠现代农业机械耕作以及极少数专业农民在家协助生产,从而使土地上“解放”出更多的青壮年,农民当上了“甩手掌柜”,无后顾之忧地搞起了其他行业。
经过近九个月的运转,“联耕联种”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不参与管理种植的情况下,农户亩均小麦产量达到600余公斤,单季小麦亩均增收600余元。石楼村70多岁的孔庆芝老人是残疾人,他说,“联耕联种”真正解决了我们这些劳动力较弱农户的困难。
“从石楼村试点看到,这种‘联耕联种+托管’模式切实解决了老百姓收种遇到的难题,很受农户欢迎。”栖山镇党委书记刘平伟说,“‘联耕联种’和‘托管’都是农民自愿选择的,下一步将在各村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