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阴:围绕特色农产品资源 做精乡村振兴富民文章
今年以来,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施策,围绕各地特色农产品资源,全力推进现代化农业技术,做精做优乡村振兴“富民文章”。
金银花盛开 铺出致富路
连日来,在淮阴区徐溜镇跨洪村中草药种植基地,一垄垄金银花迎风摇曳,娇嫩的花蕾如银针般挂在枝头,淡淡的花香弥漫在空气中,沁人心脾。
淮阴区着力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将金银花打造成乡村“摇钱树”。金银花需要纯手工采摘,可有效带动当地闲置劳动力就业,附近村民既可以将土地进行流转种植金银花,也可以就近打工成为采摘工人,按天拿工资。一名普通工人每天可采摘30斤,收入可达150元,采花高峰期,一家金银花种植基地最多可带动上千人就业。以淮阴区徐溜镇为例,现有金银花种植面积300余亩,每亩能产鲜花1000余斤,可烘干成200余斤干花,亩产效益可达近2万元。金银花栽植当年即可见效,第三年进入盛花期后,可持续稳定增收20年,是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黄金产业”。
种植小黄瓜 收获大产业
在淮阴区丁集镇黄瓜种植示范基地里,一座座智能育苗室和连排的薄膜大棚等现代化农业设施布局有序,规模初显。该基地占地面积约670亩,共建有设施温室大棚面积25.2万平方米,总投资1.1亿元。其中日光温室大棚150栋、新型保温拱棚19栋,智能温室育苗大棚4500平方米,可年培育各类蔬菜种苗1000万株以上,年产鲜食黄瓜6800吨以上。
淮阴区以2021江苏“好黄瓜”品鉴推介暨第一届淮阴(丁集)黄瓜节活动为重要推手,打造丁集黄瓜品牌,推动蔬菜产业现代化。淮阴区聚集优势资源、激活发展要素,推进人才科技赋能,构建黄瓜产业育繁推、产供销一体化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推动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设备四“新”联动,提档万亩黄瓜产业升级,实现农旅结合,助力三产融合,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目前,淮阴区丁集黄瓜产业规模已超万亩,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近5000人,年产鲜食黄瓜近20万吨,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小黄瓜”种出乡村“大产业”。
“智慧”南粳米 糯香飘万里
淮阴区以大运河为枢纽在境内建成1.3万亩优质南粳米基地,全面推进智慧农业建设,运用华为5G现代化技术,实现信息技术和田间的摄像头、传感器、气象站全面相联,实时传输每一块稻田的生长情况,技术人员根据电脑信息提示,对农作物进行精细化养护,确保每一粒南粳米质优味美。淮阴区精心改良培育软香糯的南粳系列品种,自抬标杆,高标准推动“五统一”种植模式,即统一品种、统一育秧、统一机插、统一防治、统一销售,结合马头文化打造彩稻画,持续优化稻虾、稻蛙共生模式,实现整个水稻生产过程全程监控,全力打造绿色优质高产示范区。目前,淮阴区马头镇生产的南粳米是全国极少数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和“中国一乡一品”认证的品牌稻米,成饭绵、香、软、糯,闻名中外,产品屡获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