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丨江苏涟水朱桥村:牛羊成群果蔬飘香 民族村奏响田园牧歌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黄营镇朱桥村是一个少数民族村,村民们素有养牛羊的传统,近年来,通过加快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养殖,村里收入年年涨,村民生活节节高。
“我以前在家养牛,地方小,只能养三四十头。现在搬到村里的标准化牛舍里养,一年可养1200头。”朱桥村的牛舍里,养殖户陈东的笑容洋溢在脸上。
朱桥村有养殖、屠宰、销售牛羊的传统,但粗放式养殖既污染环境,又不能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2016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
改变发生在2017年,镇村两级整合省市县镇四方帮扶资金1000多万元,在朱桥村兴建6幢标准化牛舍,将村里散养的牛全部集中起来,统一饲养、统一防疫。2019年,肉牛养殖二期项目启动,村里将牛舍内外道路全部硬化,铺设污水管网,并在牛舍东侧新建1座小型沼气发电站,实现生态循环养殖。今年,朱桥村着力打造牛羊肉全产业链,打通养殖、加工、冷链、运输各个环节,将新鲜牛羊肉送出去,让真金白银流进来。
集中养殖,避免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养殖效益,还为低收入户提供“爱心岗位”40个。“我一边种地,一边在养殖基地里喂牛、打扫卫生,每月工资约3000元,加上种地收入,日子越过越好。”在牛舍打工的村民朱培民说。
发展规模养殖的同时,朱桥村又将目光投向了高效农业。2018年,村里利用产业富民资金600万元建设总占地面积188亩的玻璃温室、连栋大棚和温室大棚,全部种植芦笋、辣椒。
项目建成后,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4万元,带动90户低收入农户脱贫。“大棚是现成的,在这里种辣椒,条件好,赚钱也多,年景好的话,一年挣个一二十万元不在话下。”作为该项目的受益人之一,种植大户刘学对未来充满期待。
产业发展,环境也要宜居。今年以来,朱桥村在市、县住建部门的帮扶下,坚持高起点规划,将产业特色、景观亮点、乡风习俗完美融合,加快集中居住点建设,改善农民住房条件。“以前住的是砖瓦房,现在住进了小别墅,环境比以前好太多了。”村民马玉花对新家赞不绝口。
如今,朱桥村集体经济年收入6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15000元,勤劳勇敢的朱桥人正以昂扬的姿态阔步前行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