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丨江苏苏州红旗村:红色血脉与绿色基因珠璧交辉

来源: 时间:2021-08-27 点击数:

位于江苏苏州吴江汾湖的红旗村,流淌着红色的血脉,又有着稻田综合种养的绿色基因。

近年来,红旗村以红色文化和特色水稻形成“稻花香”品牌,在退伍军人和党员中发掘个人典范,将党建融入工作、融入治理、融入民生,实现乡村“颜值”和群众幸福指数双提升。村先后获评吴江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苏州市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示范村。2021年,红旗村获评苏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每天再干三小时,开启“田园八点半”

红旗村辖区面积约3.8平方公里,全村产业以农业种养殖为主,稻田小龙虾生态种养是该村重要的产业特色。

作为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红旗村结合上级要求,提出了“每天再干三小时,开启田园八点半”行动,村干部利用晚上时间,对村里较为突出的环境问题进行整治,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面貌。为激励每一户农户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红旗村实施了对保洁公司、生产队长和村民三方的考核奖励制度,让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意愿强烈。今年3-5月,在吴江人居环境考核中,红旗村排名第六,位列区行政村红榜。为严格落实金家坝办事处制定的走村1小时制度,红旗村还特别要求每一名村干部每天必须抽出1小时,到自己分片负责的自然村去走访群众,关注好百姓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在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一批“关键小事”的同时,通过走访观察发现一些存在的环境问题,落实整改。

红旗村党总支书记金香告诉记者,在原有整治成效的基础上,今年,红旗村将对金家坝河两侧电力线进行入地改造并种植绿化,沿河道路重新修筑水泥路,方家浜南小港路灯安装,王江岸和中浜进行环境优化,再度提升全村人居环境面貌。

探索种养新模式,复制推广好经验

水产养殖是红旗村的重要特色。今年,在退渔还田的大背景下,红旗村完成了700亩退渔还田工作,并对所有的鱼塘进行了稻田综合种养改造。

 

为了让养殖农户完成从池塘养殖到稻田种养的转型,红旗村特意组织队伍帮助农户进行统一水稻育秧、统一翻耕平整、统一机器插秧,在保证养殖农户把稻田种好的同时,建设红旗村稻田综合园区。

与此同时,红旗村紧紧咬住稻田综合种养这条主线,不断探索稻田小龙虾的生态种养模式,不仅成功掌握了稻田小龙虾的养殖技术,编写了稻田小龙虾的养殖操作规范,并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向周边村庄复制推广。

为提升小龙虾的科学养殖,红旗村还通过村龙头企业与常熟理工学院等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与江苏微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结对合作共建,将乳酸菌用于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护水产品的肠道,降低养殖风险。

在销售鲜活龙虾的同时,红旗村龙头企业还多方寻求配方,进行冰镇小龙虾的研制,接下来将在小龙虾的深加工上做文章,带动农户做成各种水产品的冰镇制品向长三角销售。此外,红旗村还将建设网络直播间,培训村民网络直播的技能,通过直播带货这个电商渠道将村农产品推向市场。

目前,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以稻田综合种养产业为全村主导产业做好服务。引导养殖模式的转型发展,将有意愿从事稻渔共作的农民组织起来成立“稻花香生态水稻水产蔬果种养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生产管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宣传销售,让每名合作社成员享受到合作经营带来的红利。

以红色教育为主题,打造汾湖“水乡农业客厅”

全面“点亮”红色元素,红旗村党总支以“稻花香”书记项目为抓手,高标准推进党建阵地建设。2020年完成1000平方米的党建综合场馆建设,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现场教学点,激励引导农村党员干部担当作为。

前几年,乡村河道毒鱼、药鱼等情况时有发生,破坏河道生态,污染养殖环境。为此,村党总支成立了“党员治水先锋队”,由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广宣传、强责任、严打击,在全村范围形成一张治理网,成功探索出乡村河道治理的新方式。

为进一步打造以“红旗红,稻花香”为主题的红色乡村旅游线路,提升汾湖高新区农业农村红色文化影响力,目前,红旗村正与金家坝办事处共建长征主题公园,让田间地头变成党史学习教育点和百姓的休闲公园。

长征主题公园以红军长征为主线贯穿整个教育点,还原长征经过的各个重要节点和部分战斗情景。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吴江区首个集生态种养产业链、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和红色主题教育基地于一体的农业园区。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