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门临江新区:念好乡村振兴“五字经”
走进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临江新区为民村,只见千亩农田内,水稻绿油油一片,长势正旺;一条条柏油路平坦而宽敞,直接通到村民家门口;道路边的小河,流水潺潺、碧波荡漾……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徐徐映入眼帘。
一段时期以来,为民村集体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长期处于临江新区各村居靠后行列。这两年,随着省级重点项目市民农庄小镇的引入和落地,为民村以大项目为契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党建为引领,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迈上新台阶、打赢翻身仗,全面吹响了乡村振兴号角。
打造“旺”的产业
2019年,为民村建成高标准农田2040亩,其中,大包户种植水稻、小麦面积1242.84亩,年产量807.85吨。2020年实现村集体收入125万元,较2019年翻了一番多,完成过百万目标。同时,村里成立海门东布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规划流转土地1400亩,计划依托市民农庄项目,以三产融合发展为理念,把为民村打造成集高效农业、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乡村。
建设“美”的村居
为民村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打造李友河、中心河两条生态河道,实施河道周边绿化工程,整治黑臭水体4条。实施道路硬化亮化工程,今年硬化道路4条、共5000多米;实施4条主干道亮化工程,共安装140盏路灯,解决了群众夜间出行难的问题。完善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建立河道网格化管理机制、线上问题反馈处理机制,成立专职保洁队伍。2020年,为民村人居环境投入48.8万元,其中河道保洁投入25.6万元。如今河道整体面貌干净整洁,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还被评为江苏省水美乡村。
营造“好”的乡风
为民村以党建带动乡风文明建设,从关乎民生、百姓期盼的需求源头上找出党建结合点,树立了“老舅妈”服务站党建特色公益服务品牌。“老舅妈”每天分组轮流值班,倾听村民烦心事,化解矛盾纠纷,解决村民生活难题,努力构建和谐村居。树立文明风尚典型,评选了文明户916户、覆盖率80.2%,文明家庭274户、覆盖率24%。成立 “飞燕”“追梦”“扬帆”“益农”“暖心”5支志愿服务队伍,全年组织开展73次志愿服务活动。
创建“善”的治理
为民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实现基层“善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开展远程教育学习,推进教育学习制度化。充分发挥党员在基层治理的模范带头作用,打造“为民精神,服务为民”党建品牌,深入完善“村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员志愿者”的“五位一体”党组织架构;深化“365党建服务”,将党建网格和综治网格有机结合,实现管理在基层落地、服务在基层实现、矛盾在基层化解、感情在基层深化,用小网格服务大民生,辖区党员干部成为群众的“五星级服务员”。
实现“富”的生活
为民村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根据困难群众的实际需求落实帮扶对象及措施,该村4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脱贫,2020年通过搬迁方式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1户。积极推进全村土地流转,开展土地复垦工作;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土地流转促增收,协助5个村民小组流转土地近500亩,提高村民收入。充分发挥“红色联盟”的作用,与蓝城市民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结成红色联盟,共建市民农庄项目,目前已经完成500余亩土地征收,基本完成200余户村民搬迁工作;通过土地征收,提高了村民的社会保障待遇。接下来,为民村计划依托市民农庄项目,发展本村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等新业态,不断拓宽村民就地就业渠道,实现村民就业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