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千里眼”助力禁渔 退捕渔民当上护鱼员
长江全面禁捕后,禁渔执法成为渔政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记者9月23日从江苏省扬州市邗江渔政监督大队了解到,为了更好呵护长江渔业资源,长江邗江段已实现公共视频基本覆盖,“这就相当于我们有了一双‘千里眼’,执法更加快速,也更精准。”此外,邗江渔政还成立了一支专业的护鱼队,定期巡查江滩江面。
长江邗江段禁渔执法有了“千里眼”
从润扬大桥到瓜洲泵站这一段,属于长江邗江段。据了解,长江邗江段岸边共安装了9个公共视频。
邗江渔政监督大队负责人丁礼全介绍,这些公共视频,既可实时记录长江江面以及江滩,也可录下相关水域的视频;不仅白天可记录,晚上也可记录(热成像),“禁渔执法24小时无间断。”
“每个公共视频的覆盖面都很大,9个公共视频基本可覆盖我们长江邗江段的江面和江滩。”丁礼全说,这些公共视频,就相当于禁渔执法的“千里眼”,“比如哪个地方有非法捕捞的,我们可以通过‘千里眼’第一时间发现,然后及时出动,尽早赶到现场进行查处。”据了解,“千里眼”还有自动报警推送功能。如在某一长江水面发现有疑似从事捕捞的船只或人员,它就会自动录下视频并拍照,并推送给执法人员,由执法人员研判确定是否有非法捕捞活动。
目前,“千里眼”系统已进入调整试用阶段。
江边常年有护鱼员巡查
除了“千里眼”外,邗江渔政还成立了一支专业的护鱼队。丁礼全说,长江邗江段护鱼队有5名护鱼员,“都是我们招聘来的。”
护鱼员有统一的制服,统一配备巡查电瓶车(电瓶车上配有小喇叭)。他们的任务是定期巡查江滩江面,并在巡查中宣传禁捕政策。
“从目前来看,随着各项禁渔措施的实行,长江邗江段的非法捕捞现象大量减少。”丁礼全说,今年已查处10余起非法垂钓案件,只有去年同期的四分之一。
另外,为了减少长江非法垂钓现象,邗江渔政还在非法垂钓多发水域设置了“防钓针”,就是把废旧地笼塞入石头,然后沉入相关水域,一旦有人垂钓,鱼钩就有很大几率挂上地笼,从而拉不上来。
渔政人员提醒,长江扬州江段干流禁止垂钓, 长江干流禁钓范围包括长江防洪大堤向江侧水域……向西沿长江干流自然江岸线;各入江河流口上溯1公里向长江一侧水域(在一公里范围内,有闸的以闸为界,无闸的以河道两岸1公里连接线为界),如红旗河、白塔河、京杭大运河、古运河、乌塔沟、仪扬河、胥浦河、矿区河等通江河流,都有一定水域属于禁钓区域。
随着大环境改善,长江里的鱼明显多了
护鱼员王明凤,过去是一名渔民,常年从事渔业捕捞,长江禁捕后,通过应聘,成为邗江渔政的一名护鱼员。
过去,瓜洲江段鱼多,河豚、鲥鱼、刀鱼、鮰鱼、河虾等是渔民主要捕捞的对象。后来,河豚和鲥鱼绝迹,刀鱼、鮰鱼、河虾捕捞量也逐年减少。
“虽然禁渔时间才一年多,但我们明显感觉到,长江里的鱼多了。”王明凤说,在江岸巡查的时候,经常看到有大鱼从水里跃起来,“有些大的有十几斤。”
有时,护鱼员走在江岸,还能看到水中的芦苇慢慢往下沉,那是芦苇被鱼咬下水去了,还听得见鱼吃芦苇叶的“叭叭叭”的声音,“这样子的场景在过去好多年没见过了。”
鱼多了,鸟儿也回来了。王明凤说,今年长江上的各种水鸟都多起来了,有时它们吃饱了,就停在江滩上。
丁礼全介绍,长江禁渔后,他们发现鱼确实多了,而且随着大环境改善,有些江湾重新成为鱼类的产卵场,“鱼苗量明显增多。”
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调查,长江禁渔后,鱼类平均体重有大幅增加,鱼类规格呈上升趋势,渔业资源密度显著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