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宿迁宿城:创收30亿元 “农”墨重彩摹画现代农业新蓝图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宿城区进一步加快推进了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建设工作,以农业现代化建设来优化提升城市内在动力,把目光聚焦到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保障人们美好的生活需求。
革故鼎新:构建城郊农旅融合发展带
今年以来,宿城区以城郊农旅融合发展为抓手,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新模式,革故鼎新,在蔡集镇、王官集镇、耿车镇及涉农街道区域进行产业布局,以直接服务城市消费为目标,重点发展园区农业、体验农业、科普农业、精品农业等,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观光体验”的生活空间。
以“生态宿城”为目标定位,宿城区把发展城郊农旅融合产业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主攻方向。以田洼智慧农业园为核心,推进德利尔火龙果、四季采摘、张氏农业、花园酥梨等项目向农旅融合方向建设,规划建设10万亩宿邳路农旅产业集群;以王官集万亩酥梨基地、耿车5000亩多肉产业园区、支口5000亩红果基地为重点打造对象,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向观光型农业发展,打造3个精品农旅休闲基地;加快月堤湖、朱海、牛角淹水环境治理项目,推进沿西民便河生态滨水休闲带建设,实现年接待游客不少于30万人次的计划目标。
精耕细作:构造近郊精品果蔬聚集带
精品果蔬、智能跟踪、实时温度监控,现代农业的生产已渐渐脱离传统人工“看天吃饭”的窘境,宿城区聚焦农业现代化改革,补农业发展短板,让精品果蔬连成片、成规模,让星星之火成燎原的“火焰山”。打造特色,精耕细作全面推动龙河镇、埠子镇、陈集镇果蔬等特色农产品产业集聚发展。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结合宿城区自然条件优势、产业优势,以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区为引领,宿城区鼓励支持各镇争创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突出“一镇一特”,实行差异化发展策略,分类指导,发展优势特色主导产业。
“宿城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围绕服务中心城市,放大主城区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大力发展果蔬农业、智慧农业、设施农业,全力夯实平台载体、着力精塑产业特色、聚力推进科技赋能,选定绿色果蔬优势特色产业为方向,着重突出模式建设,形成连锁效应创造规模价值。”宿城区委副书记、区长陈伟说。
宿城区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动龙河万亩香茄基地、陈集万亩葡萄种植基地、埠子5000亩葡萄种植基地建设,计划全区果蔬产业项目突破150家,种植面积超过8万亩,其中设施面积不少于6万亩,年产值达30亿元,让农业现代化规模效应逐步显现。
金石之策:打造粮食生产功能带
稳定粮食生产和保障生猪市场供应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压舱石”,宿城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农垦、光明等粮食生产企业扩大规模,建设7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全面保障城乡居民的“米袋子”“肉案子”。
在实行粮食平衡高产,推进粮食高产田创建过程中,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大放异彩,中扬镇水稻和小龙虾套养模式,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据了解,计划在2023年底前,浅水藕套、稻套养小龙虾规模突破4.5万亩,产值超过2亿元,并创成市级农业园区。
据了解,通过任务分解、深刻解读《宿城区生猪稳产保供实施方案》的宣传指导,宿城区深入实施畜禽养殖粪污质量资源化利用工程,加大规模畜禽养殖场标准化、生态化改造力度。计划2023年底前,建成市级以上标准化养殖场50家,规模化养殖场粪便、沼渣综合利用率达到99%。
宿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姜成文介绍,在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过程中,宿城区科学规划,尊重民意,充分发挥市场需求的导向作用,围绕中心城市居民所需,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着力提高农产品市场化、精品化、科技化水平。坚持改善环境、提高产出效益与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积极性相结合,充分保护农民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