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淳:发展特色产业 筑牢“三农”压舱石
南京市高淳区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与打通产销渠道等切实有效的措施,奋斗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道路上,让农民朋友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发展特色产业 增加农民收入
“天高气爽地无边,沃野葡萄缀满天。”在东坝街道红松村的红岗经济林果专业合作社葡萄种植基地,一排排葡萄架上,郁郁葱葱的叶子间点缀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施珍玉正小心翼翼地拆开套在外面的袋子,将一串串沉甸甸的葡萄采摘下来。“现在,我一有空,就会到基地里打理葡萄,不仅收入增加了不少,还学到了很多种植技术。”施珍玉说。
不久前的施珍玉还愁容满面,由于疫情影响,她家中的小生意经营不下去了,施珍玉想打工增加收入,却苦无门路。红松村村委会工作人员在了解她家的情况后,便邀请施珍玉到红松村的葡萄种植基地做帮工,解决她的“愁事”。
“红松村主要依托葡萄这一特色产业,下半年基地计划引进新的品种,提高亩均产量,带动村民致富。村集体经济增加后,可以多为村民做实事。”红松村党委书记傅菊芳说。2007年东坝街道红岗经济林果专业合作社成立,带动了周边种植户发展精品水果种植业,逐步形成种植、技术培训、加工、销售的一条龙产业发展模式。合作社致力于科学种植、技术种植,合作社社员、乡土专家傅起兵有着十几年的葡萄种植经验,一直在不断学习改进种植技术。据他介绍,基地的果园里种植了很多新品种葡萄,有“阳光玫瑰”“浪漫红颜”等,根据品质要求,每一串“阳光玫瑰”的颗粒留到55粒-60粒,这样可以让果形更加饱满。基地今年产值可达50多万元,栽下葡萄树,结出“致富果”。红松村通过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切实为民办实事、解难事,以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
打通产销渠道 助力乡村振兴
特色产业是“三农”工作的“定盘星”“压舱石”,打通产销渠道则是为特色农产品插上“翅膀”,让优质产品“飞”入千家万户。眼下,阳江镇永富水产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孙鸿翔已然忙碌起来了,他一边要对螃蟹全程质量控制溯源系统进行调试确认,一边又要为直播促销做准备。“到时候我们把每个包装中的螃蟹拿出来给顾客展示一下,让他们也有个比较。”孙鸿翔先和合作社的社员将直播的桌椅摆放好,在手机镜头里寻找着最佳角度,又把不同规格的包装一一摆放出来,现场模拟回答顾客的各种问题,商量着应对接下来的几场直播。合作社养殖户刘伢业告诉记者,以前螃蟹主要在市场上销售,在孙鸿翔的带领下,大家通过网络销售,经济收入提高了不少。
螃蟹卖不掉、价不高曾是困扰在阳江螃蟹养殖户销售环节上的共同烦恼。高淳地区的自然生态良好,出产的螃蟹更是肉质肥嫩、营养丰富,是绿色天然的优质产品。但受基础设施落后、流通成本偏高、市场信息不畅、品牌建设滞后等因素制约,螃蟹产品“藏在深山人未识”。这需要架通产销桥梁,让优质的螃蟹产品走出来,带动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引领消费升级。“这几年,我们通过电商、网络直播等形式拓宽销售渠道,不断扩大固城湖螃蟹的品牌影响力。”孙鸿翔介绍,“同时为了破解网络销售质量难以保证的难题,我们还引入产地溯源系统,消费者通过扫描螃蟹腿上系着的二维码标识,即可溯源检验人员以及养殖螃蟹的蟹塘,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