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光福:三举措齐发力 奋力走好乡村振兴路

来源: 时间:2021-10-11 点击数: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探索有效措施,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源源活水。

红色文化“铸魂”固根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整合资源,采用“党建+社工+志愿”模式,推动“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扎实开展,筑牢乡村振兴精神之基。

理论宣讲浸润心田。通过灵活“点单”、志愿“送餐”、百姓“享用”等方式,展播《守岛人》《野火春风斗古城》《记忆100》等优秀红色影视作品,宣讲影片背后的红色精神,累计受众近7000人;充分运用农家书屋、红色阅读角等阵地资源,宣传推广红色书籍,推介线上阅读平台,纵深推进全民阅读。

 

文艺活动百花齐放。将党史充分融入歌舞表演、有声书、诗歌朗诵、陈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中,举办“万家心向党 百年新征程”“党建引领 公益同行”“艺心向党 致敬百年”等活动,送“红色舞台”进农村,送“红色食粮”进社区,送“红色故事”进校园,传承红色基因,播撒精神火种。

 

文明新风扎根基层。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开展“十佳新人”“十佳新事”等评选创建活动,进一步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积极动员年轻干部、社会人士、青少年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现有在册志愿者18667人,截至今年9月底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近12万小时。

实事活动“三送”惠民生,助力乡风文明建设

采用“党员干部+村民+社工”三方志愿者联动服务模式做实做细各项实事项目,营造党群融洽、社区互助、暖心帮扶的和谐氛围。

疏通堵点送便利。光福镇行政审批局打造“文明窗口”,不断优化服务质量,将业务“送上门”,让老百姓“就近办”,推动行政服务便民化;镇集成指挥中心建立健全网格化联动机制,广宣传、勤走访,打通服务联系群众的“最后一米”,真正实现“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

 

康养服务送健康。充分发挥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功能,持续推进适老化家庭改造,“益暖夕阳”“健康光福”等项目有序推进;依托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城市客厅”、老年活动室等场所,建设覆盖全镇的健康“哨所”,6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先行开展试点,稳步推进“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建设。

筑牢防线送平安。防台防汛期间,光福镇迅速组建14支500余人的应急抢险队伍,出动抢险人员800余人次,转移安置群众349人,转移工棚工人103人;防疫期间,镇党委抽调机关、市镇单位30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协助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招募50余名青年防疫志愿者投身防疫“大考”,打响“逐光”青年品牌。

创新发展“蓄能”添动力,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依托农业农村资源,以三产融合发展为路径,着力构建优质高效的乡村产业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打造“生力军”。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力度,组织100名小农户,以理论授课、现场观摩、交流分享等形式开展农技培训,切实提升农民养殖技术水平;积极开展“春风行动”专场招聘,累计为农民、退捕渔民等提供就业岗位1500余个,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激活“苗木青”。香雪村党委带领广大党员干部选准“造血细胞”,通过产权结构调整、村民抱团发展及平台化推广等方式,将传统的苗木经济逐渐转向“个性化定制”的园艺产业,做好苗木产业“全产业链”生态,走实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之路,全村苗木产业年产值超3.5亿元。

做靓“幸福岛”。铺设湖底新电缆保障电力供应,增设4K超高清机顶盒,实现太湖首个离岸岛屿生活村5G信号全面覆盖;积极探索“党建共建”“企村联建”等发展模式,做精漫山岛文旅项目,集聚先锋力量,提速乡村振兴。项目启动以来,为周边居民创造工作岗位140余个,带动年均增收万余元,冲山村村民人均收入从2016年的30745元增长到2020年的41511元,增长35%。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