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淳:推进科技成果入乡转化 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农业领域,加快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是推进农村现代化、支撑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2019年12月,南京市高淳区入选了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名单,建立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正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淳区科技局在促进科创平台建设、创新科技人才入乡创业机制、激励企业主体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
建设农创平台 探索新型农业科技转化模式
借鉴新型研发机构成长模式,高淳区推进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平台,集聚一批科创人才和科技成果,形成成果需求共享模式,促进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
南京帅丰饲料有限公司是高淳的农业龙头企业,这个公司建有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与珠江水产研究所共同培育了大口黑鲈“优鲈3号”新品种,通过一年多的养殖试验和推广,实现了亩均增收5000—10000元。今年7月,又与国家淡水渔业中心、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等单位成立南京宁渔水产种业研究院,根据养殖户对优质苗种和养殖技术的需求,科研团队选育生长快、低病害的螃蟹新品种和可控性别的全雌鲈鱼新品种。研究院还探索开发“螃蟹+鲈鱼”高效混养新模式,打造农业领域的新型研发机构,加速水产种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聚焦特色产业 创新农业科技人才入乡机制
围绕水产养殖、粮油种植等特色产业,高淳区积极实施区级科技特派员制度,针对性吸纳省市涉农学(协)会专家、农技协会长、农技站站长、科普带头人、乡土专家。围绕各街镇特色产业,高淳区科技局试点建立以示范基地为载体的科技特派员入乡服务合作机制,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研究与推广。同时,遴选出区级科技特派员8人、选派69名技术指导员挂钩520户农业科技示范主体,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为农户提供全程的技术指导服务。
此外,高淳区科协还与东坝街道和睦涧村结对帮扶,并指导高淳区和丰园生态水产养殖技术协会与南京师范大学共同建设“中国农技协江苏高淳虾蟹共作科技小院”,试点开展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科技小院引进南师大9人服务团队为养殖户提供科技服务,提升养殖效益。
培育科创主体 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近年来,高淳区还深化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队培育发展机制,不断壮大农业企业创新集群。根据实际,高淳区出台区级科技创新政策,对获得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星创天地等认定的企业给予资金奖励。同时,引导和鼓励农业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目前,共培育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16家、涉农高新技术企业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7家。
高淳区科技局引导各企业创新发展,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落地。南京黄金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南京融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南京仙草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与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大学、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等高校院所合作实施了河蟹智能养殖及冷杀菌、茶粉深加工、药用石斛组培等一批产学研项目,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升农业发展质效。
下一步,高淳区将继续探索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成果入乡机制,打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为全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