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睢宁:深耕稻米产业 拓宽增收渠道

来源: 时间:2021-11-08 点击数:

金秋时节,颗粒归仓,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各地在稳产保供的同时,注重水稻的产品质量、品牌、营销,要让水稻产得好、卖得好,真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益补充。

辟良田 发展生态水稻

近年来,睢宁县魏集镇在实施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工作中,借助黄墩湖滞洪区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优势,把它改造成为魏集镇黄墩湖滞洪区优质粮示范区,昔日的滞洪区成了百姓致富的“聚宝盆”。

10月30日,在魏集镇黄墩湖滞洪区水稻收割现场,这边收割机快速收割完成,那边播种机马上开始播种,魏集镇高级农艺师郭延斌告诉记者,这是力求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秋收秋种工作。

据介绍,魏集镇黄墩湖滞洪区优质粮示范区种植两万多亩绿色水稻,其中的6000多亩,魏集镇因地制宜地将水稻和螃蟹放在一起“种”,发展生态有机大米、生态蟹二合一的循环农业,给农户带来实打实的红利,实现了“一地两用、一水两养、一季双收”。郭延斌告诉记者,魏集镇稻蟹米品种为品质优良的南粳505,主打绿色安全生态有机特色,蟹稻混养过程中,水稻护蟹,蟹吃虫、草,蟹粪肥田,形成天然循环,这样生产出来的稻米不但是纯天然、无公害,同时也保留了稻米的天然口感,是绿色生态的好产品。据了解,去年魏集镇稻田综合种养水稻总产53.04万公斤,出米率66%,可以加工大米35万公斤,目前已经销售26万公斤,其中线上销售12万余公斤,单价20元/公斤,线上销售收入240余万元;线下销售14万公斤,单价15元/公斤,线下销售收入210余万元;线上线下累计销售收入450余万元。

“我们还建设了稻米加工标准型厂房,有效解决了储粮难、卖粮难问题,大大降低了经营风险,在实现生态宜居的同时带动附近农民就业,并吸纳魏集镇80余户低收入户在基地工作,解决了剩余劳动力就业难,带领大家走上致富之路。”魏集镇农技中心负责人周刚说,黄墩湖滞洪区优质粮示范区普通种植区域主打生态绿色稻米,魏集镇把农业与畜禽养殖企业结合起来,用生态农家肥培育良田,据统计,该镇现有沼气站三家、畜禽规模养殖企业14家,今年又引进由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睢宁新六农牧科技发展生猪养殖项目,为魏集镇生态循环农业注入新动力。

育良种 打造区域品牌

睢宁县邱集镇水稻种植面积12.8万亩,占睢宁县水稻种植面积的五分之一。该镇依托沙祠农场成立邱集镇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按照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绿色化的水稻生产要求,深耕细作,全程服务全镇水稻生产。

来到邱集镇大主村,收割机正在收割村集体合作社种植的430亩新品种“万象优111”水稻。该村党总支书记孟忠手捧一把稻米,乐呵呵地对记者说:“这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培育的水稻品种,可以跟泰国香米相媲美,今年产量也不错,又是一个丰收年!”

“我们与江西红一种业等龙头企业合作,发展订单式农业,种植‘万象优111’水稻4万亩以上,有效规避市场风险,保障老百姓利益。”睢宁景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部负责人刘涛告诉记者,为保障稻米质量,邱集镇实行“统一良种、统一育秧、统一机插、统一植保、统一收购、统一加工销售”的“六统一”服务。由邱集镇配套建设沙祠农场300亩水稻工厂化育秧基地;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了高楼冷库、陈楼粮库等专业粮食储备库;该镇农业公司统一购买了插秧机、植保机、收割机、烘干机等,分水稻片区集中对种植的水稻田地采用机械化插秧、植保、收割、烘干等;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全方位服务,确保稻谷质量。

 

“2018年邱集镇入选第二批江苏省‘味稻小镇’,2019年被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开展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目前邱集镇正在培育仝海米业、诚实粮油等大米深加工企业13家,计划打造集产、加、销于一体的水稻产业链与价值链,打造‘味稻邱集’区域品牌,为睢宁县乡村振兴贡献邱集力量。”睢宁县邱集镇副镇长冯作锋说。

魏集镇、邱集镇只是睢宁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为促进粮食生产水平稳步上升,睢宁县计划到“十四五”末,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为县域各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江苏(睢宁)现代农业(稻麦)科技综合示范基地依托相关专家提供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安排技术人员进行相关试验、示范,并进行数据采集总结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相应的技术保障。同时,每年组织全县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种植大户等参加现场观摩、培训参观,不断为睢宁县农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