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做好稳产保供大文章

来源: 时间:2021-11-08 点击数:

进入10月下旬的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盐东镇坞港村:一片片望不到边的稻田,满眼是金黄而饱满的谷穗,微风吹过,犹如波浪般摇曳着,散发出阵阵稻香……过去这里因为土地平整度差、废沟呆塘多,一直以种植旱作物为主。“今年稻子亩产700公斤以上,高标准农田产量就是高!”土地承包大户征连成在田里查看水稻长势情况,盘算着秋季粮食收成,忍不住夸赞。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江苏农业看盐城。据农情调度,2021年盐城全市播种粮食1493.4万亩、预计总产超144亿斤,种粮规模居全省第一,总产占全省近五分之一。如何充分发挥粮食大市“压舱石”“稳压器”作用,盐城正在积极探索写好新时期稳产保供这篇大文章。

建设高标准农田 夯实粮食生产能力基础

“我家原来的地不光离家远,还零零散散,现在村里给置换了一块方正大田,就在家门口,真是太方便了。”陈裕宽是亭湖区便仓镇富民居委会一组村民,以前因为家里的田太小,花钱请农机都不愿来,现在整块田春种秋收全部机械化,平均每亩成本减少120元,粮食产量收益双提高。

一段时间以来,因田块零碎化、农民副业化等土地流转阻滞问题,在一些地方制约着粮食生产。盐城市把建设高标准农田作为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的基础性工程。射阳县推行“联耕联种”的做法写进了中央一号文件;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2021年项目制试验任务,盐城市成为全国唯一一家承担“小田变大田”试验任务的地区。

“‘小田变大田’让愿意种田的农户种上优质农田,全程社会化服务推动粮食品质和产量双提升。”盐城市亭湖区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与农经科科长郑瑞红介绍,“小田变大田”实行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的基础上,以尊重农民意愿为第一原则,经过调查摸底、科学规划,设立流转区和自种区,让每户村民得到一整块承包地,便于农户集中耕作、经营。

小田变大田,大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在盐东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田间机耕路纵横交错,新修好的灌溉渠延伸向远方……“亭湖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9.47万亩,高标准农田占比达73%。”亭湖区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科科长于国辉说,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粮食生产带来积极变化,让越来越多种粮大户有了种粮的信心和底气。

“十二五”以来,盐城市建成高标准农田781.3万亩,为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扫清了障碍,2020年底,市及9个县(市、区),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率先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县),全市三大主粮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3.2%。

创新农业科技 提升粮食产能潜力

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无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还是农民增产增收,都至关重要。

盐城市注重培育种业主体,江苏大丰华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金色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全国育繁推一体化骨干企业。

盐城产大米广受欢迎的背后正是种子的创新能力。专有品种鹤香粳一号的成熟期,要比南粳9108早,平均亩产650公斤以上,相比其他大米更为香甜软糯,也因此更受南方消费者的欢迎。

目前盐城市农作物种子生产量占全省50%左右,其中杂交稻制种量占全国60%以上,是国家级三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市之一。盐城市积极优化品种结构,加快推广绿色生态、优质安全、特色专用、高产高效新品种,专用麦规模种植目前比例已达53.3%,优良食味稻米种植比重70%以上。

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出现更丰富的新型植保方式方法。

“只要动动手指,就能实现从泵站到田间退水的全过程智能控制。”10月19日,在位于盐城市大丰区刘庄镇民主村的稻麦示范推广基地,管理员朱孔志打开“一人万亩”手机APP,通过智能灌溉控制系统开启闸门。朱孔志指着一片金灿灿的水稻种子田说,像这条900多米的渠道,通过分组联动一键开启,只需要几秒钟,根据每条渠道实际情况编写灌溉策略,可以实现精准灌溉。

近年来,盐城市积极推广应用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通过模式创新,探索构建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在确保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同时,也带动了农民致富、产业发展。近三年,全市累计实施省级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397个,创建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101个。2020年,全市化肥使用量较2015年下降7.04%,农药使用量较2015年下降8%以上。

打造引擎动力 构建现代粮食经营体系

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不光要让农民好种,还要好卖。

10月21日上午,江苏射阳大米集团两条日产300吨大米的加工生产线正在全速运转,一台白色机器人快速抓起一袋袋大米,准确地堆放整齐,院子里的大卡车准备将大米运往上海。

“截至目前,射阳大米集团今年供应上海市场超过1.2万吨射阳大米。”公司销售负责人朱正明说,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八月食品物流运输受到影响,但得益于前期充足的准备工作,射阳大米持续供应上海,成为上海人名副其实的“米袋子”。

盐城市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引导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先后引进中粮、光明食品、北大荒等集团,重点打造射阳大米集团、盐淮米业、新阳春面粉等7个龙头企业,建成稻米类规模农业产业化企业486个,稻米类农业产业化联合体7个。

“公司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2至0.3元的价格收购优质原粮,这意味着每亩地可增加效益300元。”射阳大米集团总经理徐苏阳说,射阳大米集团与种粮大户、村集体合作组织签订种植优质食味稻谷品种20余万亩,通过统一品种、统一耕作、统一机插秧、统一收割,带动全县3000多户农户。

通过实施品牌强农战略,不断推进“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协调发展机制,有效地扩大盐城粮食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全市荣获稻米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7个,省级名牌10个,7家大米加工企业入围“苏米”核心企业,品牌总量全省领先。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