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靖江斜桥镇:下好乡村振兴“先手棋”,走出美好生活幸福路

来源: 时间:2021-11-08 点击数:

连日来,江苏省靖江市斜桥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内一片繁忙的景象,村民们正在稻米基地抢收“夏仕港”水稻。走进斜桥镇,加工好的“夏仕港”品牌大米、墙头上快板式的村规民约、走街串访的志愿服务队等,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新农村景象。这一切源于斜桥镇铺设的一条乡村振兴幸福路。

打造示范品牌 让产业资源旺起来

走进斜桥镇现代农业产业园,村民们正在稻田里忙碌着,享受着丰收的喜悦。2021年以来,斜桥镇坚持党建领航,把支部建在农田,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园内绿色优质稻米基地,成立夏士港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夏仕港”大米商标。

“示范品牌越多,产业资源才会越旺。”斜桥镇农业农村局局长刘翠红说,斜桥镇以打造“夏仕港”大米品牌为跳板,打造筱山村有机稻米示范点、海圩村大米烘干点、富民村大米深加工点、筱山村保鲜冷藏点等多个产业发展示范点,以周边企业的联动发展助推农业产业园区的提档升级。

推动共建共享 让社会治理活起来

斜桥镇港阜社区有个“红色微家”阵地,它是以社区党建+网格化治理为服务支撑,网格党员划分到居民楼各个网格单元 ,网格内建立居民信息台账 ,单元张贴网格化服务标示牌,成立专班队伍定期走访。以社区“双线工作法”为服务方式,提供线上线下双线服务,使得社区居民能够与网格党员及时交流问题并得到解决,确保社区“24小时不打烊”,服务机制顺利进行。

为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永远跟党走”等主题实践活动,斜桥镇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公共空间治理+”路径,因地制宜打造镇村两级党群服务中心、为民服务中心、公共实训中心等群众阵地,创设了66个“红色微家”党建阵地,形成了“10分钟党员服务圈”,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局面。

创新多元形式 让精神文明富起来

斜桥镇新木村党委书记姚敏是快板式村规民约的提议者。为了解决村规民约复杂冗长、不易传播的问题,他召集村民共同研究,结合村规民约内容特点,最终改成朗朗上口的快板形式。新木村还通过党员群众共绘文化墙等形式,将村规民约“晒”在墙上,真正将村规民约融入日常的村级公共事务决策中,让文明乡风在村内蔚然成风。

斜桥镇还紧密围绕党史学习教育、“我们的节日”、全民阅读、扫黄打非等主题,通过舞台演出、乡村公开课、道德讲堂、读书分享会等活动形式,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

立足民生实事 让人民生活美起来

一栋栋白墙红瓦的小楼错落有致,三五成群的村民坐在院子外话家常,五颜六色的鲜花点缀其间,清澈的河水缓缓流淌……走进富民村,一幅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2021年,富民村对全村道路综合整治,以更平坦舒适的宽敞道路方便村民。作为通村主干道,刚刚完成“白转黑”改造升级的斜新路宽8米,两侧路灯亮化、绿化整齐,成为富民村的新亮点。

水清岸绿、河畅景美是美丽宜居家园的“刚需”,2021年,富民村对辖区内8条二、三级河道进行疏浚清理,岸边栽种绿色苗木,同时加强河道的常态化管护,定期清理河内有害水生植物、垃圾杂物和漂浮物,并配合斜桥镇水利部门维护百花港、竖心港河道清洁,逐步实施河道生态护坡。现在,富民村不仅环境更好,村民生活也富起来了。在村企共建的带动下,靖江黄埔机械部件制造有限公司于2003年在富民村落地生根,18年里,企业不仅为富民村提供每年2万元的土地租金,还雇佣近70名富民村村民,带动村民增收近18万元。

如今的斜桥镇,“产业旺、治理活、精神富、生活美”齐头并进,富裕后的村民幸福感倍增。尊老爱幼处处可见,助人为乐蔚然成风。斜桥镇实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扎扎实实走上了乡村振兴的幸福路。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