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吴中经开区:“农业+旅游”打造特色田园

来源: 时间:2021-11-15 点击数:

种树卖果、种稻收粮……一年辛苦劳作只收获一季的农业,怎样才能由单一收入变全年收益?江苏苏州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农业与旅游“联姻”,催生乡村振兴新业态,卖农产品的同时也“卖风景”,实现农业全链条拓展升级,为全面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路径。

传统乡村变农耕景点 特色田园成为周末打卡点

秋日里的吴中经开区横泾街道,满眼金黄扑面而来,一望无际的稻田宛如金色的海洋。11月2日,吴中经开区长桥村的稻田里,迎来了一批可爱的“小农民”。“割稻子时,手要握住稻秆2/3处,太上了不容易使劲,太下了可能会割到手。”现场,青年志愿者们现场教学,把动作要领拆分讲解,孩子们戴上厚厚的手套,拿起镰刀小心翼翼地割起了水稻,家长们饶有兴致地和孩子玩在一起,其乐融融。

这是横泾街道为了推广农耕文化推出的游客体验活动,吸引了众多市区游客驱车前来参加,让久居城市之中的孩子们有机会探索大自然、体验春耕秋收的田园生活。

农耕文化体验日是横泾街道农旅结合的一次积极探索,立足优良的农业资源,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现代化、品牌化,吴中经开区打造特色农业产业之路已经愈发明确。10月30日,2021年第五届横泾云上开镰节在一片即将收割的金黄稻田里举行,仪式上,伴随着激昂的鼓声,4台收割机开足马力,拉开2021年的吴中经开区秋粮丰收的序幕。

借助开镰节活动的深入开展,吴中经开区横泾街道不断深化与同程旅游、绿天、鑫禾米业、怡家乐、食行生鲜等平台的合作,同时挖掘出农业观光、农耕体验、科普教育、民俗休闲等农旅项目,走上农文旅融合下的新型农业农村产业发展之路。

舌尖上的美味 特色农产品为乡村代言

农业作为传统产业,要脱胎换骨,符合城市人在精神与物质上的需求,就必须要做到产品第一,提供给消费者绿色高质量的特色农产品。

生产碧螺春510斤,炒青1500斤,红茶3000斤,有机茶400斤,并在当季全部销售一空,这是2021年吴中经开区张桥村“越来溪”茶叶品牌交出的成绩单。“这样良好的销售效益,放在几年前想都不敢想。”张桥村党委书记陆华东特别感慨道。张桥村三面环山,一面开口,是人们口中的“宝地”。由于地处越溪城市副中心,长久以来,村民习惯把房屋出租出去,尽管能获取一部分房租,但村里优质的山林资源被闲置,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带来的管理难题,给外界留下出租大户的尴尬印象。

为了摆脱困境,激活乡村活力,张桥村整合理顺集体资产,发挥好林场茶叶、苗木等传统优势,大力发展茶叶种植产业。为了提升茶叶口感,特地从四川聘请专业师傅进行茶叶采、炒、晾的工艺环节培训,同时将村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融入茶叶制作,形成集种茶、采茶、制茶、煮茶、品茶、讲茶为一体的产业链,以龙芽凤草为纽带,通过一产带动三产共同发展,擦亮“越来溪”茶叶品牌。如今的张桥村,乡村颜值高,产业活,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同样获得市场广泛认可的,还有口感软糯润滑的横泾大米,“喝太湖水长大的大米”成为横泾大米的招牌广告语。这款特色农产品大受欢迎的背后,是吴中经开区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结出的硕果,精选南粳46号原种培育,绿色生态的育肥理念,配套建立了集稻谷烘干、加工、仓储、展示为一体的农业配套设施,从浸种到收割,每一步都是精细化操作、科学化管理,开启了鲜活米销售模式,这些科学精细化保证了横泾大米的品质。2021年,横泾街道种植水稻面积达到6564.29亩,生长态势总体较好,预计总产量达2517.7吨。

风情文旅小镇 “明星乡村” 开启“创业2.0版”

作为在多年前就在长三角小有名气的“明星乡村”,吴中经开区旺山村近年来又积极引入文创项目,打造“旺山文旅风情小镇”,开启了“创业2.0版”。

从穷山沟到成功跻身国家5A级景区,旺山一直在路上。通过创新开发模式,旺山走出更高端、更有情怀的文旅融合路线。利用集体项目引进王森教育集团,打造旺山遇见“卢浮宫”美食文创基地。引进的王朝石材展示馆、陶瓷工作室、旺山网红猫咖馆、雨竹轩茶室等一系列文创项目带动、提升了旺山文化内涵,使旺山形成了多模式、多层次、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目前,旺山着力打造的以沿线商铺为主要载体的中心路片区、西线民宿特色街区以及钱家坞农家乐集聚区三个主要经济片区,已初具形态。

与此同时,旺山村充分利用文化做文章,不仅积极恢复和保护村内的名胜古迹,还融合当地特色文化历史和特色生活,通过“大旺”IP形象,设计 16款“表情包”、开发30款旅游纪念品,以特色文创产品助力全域旅游发展。

从单一发展特色农业向特色农业与“乡村游”有机融合转型,横泾长桥村、越溪旺山村、张桥村等是吴中经开区探索农旅结合的生动示例。“农业+旅游”发展模式,让乡村变景点,一群又一群从城市来的人,轻松惬意体验“山乡慢生活”乡村游的场景随处可见,田园变乐园的愿景正逐步实现。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