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六合峨嵋山社区:保护绿水青山 收获金山银山

来源: 时间:2021-11-23 点击数:

近年来,在金牛湖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坚强领导下,峨嵋山社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用新发展理念助力农业发展,不断挖掘新潜力、培育新优势、拓展新空间,聚焦自身“山水田林寺塔”兼具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优势,挖掘潜力,打造新农村,融入休闲康养等农村现代服务业,创品牌、促融合,在保护绿水青山的过程中,收获金山银山,做到环境美、收入美,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丰产丰收农业强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峨嵋山社区的面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产业逐步兴旺,曾经经济薄弱的山村日益成为广大农民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

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下,峨嵋山社区把高标准农田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打造“田美乡村”,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2020年春,峨嵋山社区实施了2000多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后戴、许营、下徐、长岗徐等11个自然组的坡地、岗地、“烧饼田”“油条沟”平整、划方,并配套建设排涝泵站、生产农桥、渠道、涵闸、田间道路等,将曾经人人嫌弃的低产地,升级成为“田成块、路相通、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不仅满足现代农业生产需求、农业增产增收,还提升了地块的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使这2000多亩地成了种植大户争相承包的“香饽饽”。“以前的岗子地流转出去,一年一亩地只有200—300元,现在都是400—500元,农民的流转费几乎翻了一番。”峨嵋山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浩介绍。

核桃林、荷花荡、草莓园、蔬菜基地……峨嵋山社区的农业生产多元化的新格局正露出雏形。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一直是我们社区的重要工作。”王浩介绍。2021年,社区再次出资80万元,在铁牛片农业区建设徐西泵站,为该片区约600亩农田打造供水“心脏”,新建的1.2公里水渠,则成了连通1000亩农田的“大动脉”,峨嵋山社区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提质增效的步伐坚实有力。社区生产的富硒米、香米、雨花茶、草鱼、花鲢、莲子、核桃等农产品及其品牌正茁壮成长,深受游客欢迎。

幸福宜居村更美

峨嵋山社区顺应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自2017年起推进美丽乡村、宜居村建设,两年后建成了东庄、陆洼、孙王葛等一批美丽乡村示范点。自2020年起,在全社区推进宜居村及环境提升村建设,截至目前,全社区33个自然组均实施了人居环境整治,共建起33个村民广场、1个法治文化广场、1个村民道德广场,完成了16公里乡村路的提档升级,实现了黑色、灰色硬质化道路户户通,完成了污水管网存量设施建设,打造了下徐美丽库区项目,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社区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宜居村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整村推进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结合社区基层治理网格,开展志愿服务,鼓励清洁家园,推进垃圾分类,宣传家风家训,评选美丽庭院、文明户,放大美丽乡村示范效应,开辟花海、打造美丽广场、聘请专业环境公司……多举措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现象,树立起新时代新农村生活新风尚。

如今,峨嵋山下的大小自然组里,居民房前屋后有花,乡村公路沿线常绿,乡间村道曲径通幽,文化广场洁净舒适,篱笆菜园整齐划一,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派令人向往的田园风光。

多措并举农家富

峨嵋山社区一方面依托文化、生态等本地特色资源,大力招引企业、能人下乡,不断丰富乡村产业,加快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让农民腰包鼓起来;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技能培训等工作,帮助农民增强谋生、致富技能,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发展家庭种植、养殖业,拓宽增收渠道,提高财产性收入。社区还主动与企业对接,为脱贫户争取就业机会,并采取公益购岗、政策兜底等方式,为脱贫户谋求固定收入,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2020年,峨嵋山社区实现集体经济总收入214.45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000多元,无论集体还是个人,生活都挺“小康”。

“从前,大家都向往城里户口,想方设法跳出‘农门’,现在好多年轻人都想回来,家乡变富变美了,哪个不想回来呢!”68岁的戴大爷说起这几年的变化无限感慨。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峨嵋山社区正徐徐展开一幅新时代新农村新发展的蓬勃画卷。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