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丨江苏如东:大美田园荡飞歌

来源: 时间:2021-11-23 点击数:

一辆辆货车满载绿色蔬菜、富硒玉米、生态对虾、优质大米,直奔上海、北京等地。秋风送爽,田园飞歌,瓜果飘香,鱼虾肥壮,铺开一幅幅生态富民、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的壮美画卷。江苏如东以产业兴旺为重点,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以乡风文明为保障,以治理有效为基础,以生活富裕为根本,全力推进产业富农、生态惠农、人才助农、文化兴农、组织强农,致力打造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县域特色如东样本。

产业富民崛起万元田

在如东北部王家潭垦区,放眼望去一片银色,27℃的大棚内,南通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何丫村村民黄晓华正在检查今年第二批南美白对虾的生长情况。“第一批虾儿出售后,亩净收入2万多元,这批虾儿等到春节前投放市场,亩收入将突破3万元。”黄晓华自信地说。

2008年,黄晓华从大棚西瓜得到启发,发明大棚养虾,使喜温的全球优质虾游进南黄海,第一年亩产出突破2万元。这些年来,他毫无保留地传授村民绿色养殖技术,村里集中推进养殖尾水处置,全村4200亩养殖面积,今年亩均产出突破6万元。9组村民黄海兵养了40亩虾,今年首批就获利80多万元。最近,何丫村跨进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行列。

大豫镇是久负盛名的西兰花小镇,形成育苗、种植、收购、冷藏、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年助农增收2亿多元。走进大豫镇棉场社区,田野上铺满绿油油的西兰花。陈松林家庭农场的采收工列队行走,手持砍刀,飞快地切削菜球的根茎后,把一朵朵西兰花菜扔进背篓,不到半个小时装满一车。陈松林的邻居顾永如家的两座冷库前,20多名农民工快速分拣、去杂、装箱,搬运工迅速装上冷藏车。“我不仅自己种,还向散户集中收购,这几天外发8000公斤,每公斤批发价卖到10元。”顾永如开心地说。

 

真空包装的喜丰一号精品米每公斤卖到40元,马塘镇马西村如东喜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拥有一万多亩有机大米种植基地,生产的“老愚家”牌大米蝉联江苏好大米特等奖,被省政府授予强村富民典型。栟茶镇陈湾村发展“水稻、龙虾”立体种养,产出绿色“虾贡米”。项目+科技赋能如东优质稻米产业,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铸就高效价值链。

村庄美颜变“钱景”

层叠砖瓦青黛相间,三里石板街清幽古朴,明清建筑古色古香,寿圣禅寺沉寂肃穆,走进栟茶古镇茗海社区,51号兵站、孙二富故居、苏中军区成立大会故址、海军诞生地等红色经典历历在目,看景点、品美食的古镇畅游与兴北村的生态游连成一线,人流如织。

擦亮“风景”,经营“钱景”,这样的村庄在如东越来越多。

一串串阳光玫瑰葡萄挂弯了腰,一只只红颜草莓笑红了脸,年产值6亿多元的如东县国家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今年9月,迎来一拨又一拨前来尽享农家乐的市民。冬春采草莓、夏采以色列大红桃、秋采葡萄和猕猴桃,甜蜜的事业鼓起村民钱袋子。

 

翠玉、翠冠、丰水,一只只梨子甜脆可口,苴镇东海社区千亩优质梨基地每到7月份,拖家带口前来自摘的络绎不绝。栟茶镇江安村的无花果、丰利镇包场村的草菇、金凤村的猕猴桃,开着私家车一边采摘、一边观光休闲,尽享田园乐趣。迎合消费者味蕾的特色瓜果,撑起了如东农民增收的半边天。

进入长沙镇滨海村的第一眼,就是垂柳依依、碧波荡漾的生态河。昔日无鱼的黑臭河道,而今碧波荡漾,鱼虾跳跃。将破落建筑拆除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突破口,近海村拆除破落建筑16065平方米;整治何近界河,河道两侧的对虾尾水及居民生活污水一并纳入处置中心处置,杜绝污水直排河道。利用废沟塘,打造出40亩的水上公园。

志愿服务打造精神高地

最近,新落成的赵家剧院展演中心,连续3天演出100多个节目,给十里八乡的百姓带来一场乡土文化的视觉盛宴。每场演出中间,穿插举办一个个普及民法典等法律知识有奖竞赛。“中国好人”赵亚华投资300多万元,成立全国第一个农村公益剧院,建立20多家分院,义演3000多场,铺就一条文化惠民路。

 

农民演给农民看,表演者和观众都受到教育。祝套村组建两支文艺演出队,每周演出两场,村民精神生活火起来。

小老人牵手老老人,志愿者服务身边的困难群众、孤寡老人、独居老人和留守儿童,20万名志愿者活跃在全县247个村居,常年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送科技、送文化、送服务,文明新风劲吹,“十佳好儿女”“十佳好公婆”“文明家庭户”竞相涌现。

“三治融合”淳民风

大豫社区15组两户村民因为界址纠纷,30多年一直没有解决,最近,找到社区法律诊所,经坐堂的如东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刘俊据事讲法,一番商调,当场和解。

乡村治理,法治是根本。大豫社区法律诊所由县公检法司和大豫镇联合开办,从每周一到周五由5家单位法律专家轮流值班,随时接待大豫社区的村民,不仅当好和事佬,而且接受法律咨询,宣讲法律知识。过去每年发生矛盾纠纷100多起,今年以来下降了65%。

村民的事,村民自己做主。洋口镇洋口村过去没人敢来当家,傅国华担任村党委书记后,推行“法治、德治、自治”,村重大事项按照“党员群众建议、村党组织提议、村务联席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决议和表决结果实施情况公开”的模式进行决策实施,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村级治理格局,跨进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文明村行列。

家家挂家训,户户立家规,走进双甸镇高前村,一条条家风家训路、民主法治路、环境示范路、党建引领路,映入眼帘,潜移默化地熏陶着村民、影响着村民,实现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爱护村里的一草一木。村党委依托乡风评议会、道德评判团,设立“道德点评台”“红黑榜”“曝光栏”,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家家户户立家规、传家训、美家风,“日行一善、小善大德”成为“德治”新风尚。

兴家风、淳民风、正社风,靠的是党建引领。聆听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厚植村民的家国情怀。走进马塘镇潮北村党史馆、石甸社区村史党史馆,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战斗到生命最后一息的拼搏精神,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砥砺前行,奋发进取,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