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通州:创新乡镇治气模式 让百姓乐享更多蓝天白云

来源: 时间:2021-11-26 点击数:

今年以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对照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依托科技手段,创新管理模式,实现大气污染的精准治理。截至11月15日,通州区空气质量PM2.5浓度2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4%,优良天数比例87.4%,同比上升5.2%,两项指标改善幅度在全市10个县(市、区)均排第一。其中,通州监测站国控站点PM2.5年累积浓度和改善率在全市7个国控点也都排名第一。

 

以“网格化”助力精准治气

新建一条粉末喷涂线,淘汰原来冷冻项目的油性漆生产线;新装两套焊接烟尘治理设施,完成车间焊接烟尘的治理;新购一套RTO废气处理设备,进行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治理。这两年,位于通州兴仁镇的四方冷链有限公司投入一千多万元治气设备,建立起从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全流程治气体系。“新的治理设施投入以后,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削减超过95%,同时减少了危废的产生量,既经济又环保。”公司副总经理黄鑫颖表示,2022年企业还将投入近1000万元完成所有油漆车间的挥发性有机物治理。

 

通州兴仁镇作为南通主城的城郊镇,像四方冷链这样的制造企业较多,且辖区基建偏多、交通繁忙、餐饮火爆,大气污染源头较多。一直以来,全镇PM2.5浓度、优良天数比例等指标居全区后位。今年,通州区以兴仁镇为试点,探索乡镇治气“4+1”新模式,“4”即开展污染大气工业源、扬尘源、生活源、移动源的四个攻坚行动;“1”即建立网格化长效管理机制,从环境、公安、城管、建设等部门抽调专业人员成立五个专项组,历时一个月,全面推进大气污染集中整治行动。行动期间,47家有问题企业投入210万元对110个涉气排放问题进行了整改。95家餐饮单位新建或更换了高效油烟净化设备。

“集中整治后,关键是要保持常态长效,我们充分利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落实专门管理人员,切实守住并扩大来之不易的工作成果。”目前,兴仁镇在92家工业企业实施了“天网工程”;把涉气企业、餐饮行业等纳入村居网格管理;以网格员日巡查、行业人员周检查、分管领导旬督查的方式,推动人员走进门,问题收上来,措施落下去。通州区兴仁镇镇长徐林冲介绍说:“通过坚持不懈地抓防治,我们兴仁镇空气质量在持续改善,尤其是优良天数比例,年度同比增长了33.69%。”

“区镇联动大气治理体系一方面提振信心,让镇街党委政府从重视抓到真正做,另一方面转变理念,让治气主体各类企业由事不关己到主动治污,从而凝聚合力共同冲刺污染防治攻坚战。”通州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施卫华介绍说,“目前,通州区川姜镇、先锋镇正在复制兴仁镇模式,开展大气治理。下一步,区生态环境部门将进一步扩大治气范围,实现全区乡镇大气治理模式全覆盖,将蓝天白云保卫战不断推向深入。”

以科技力量实现“智慧治气”

“我们肉眼看不到的有机废气,在相机镜头面前可以一览无余。”在南通高新区创斯达科技集团,通州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一局工作人员边用新型光学气体相机,对企业废气处理设施周边进行检测,边向记者介绍:“这台手持的新型光学气体相机,不仅具有基本的红外热成像技术,而且对有机气体敏感,能够可视化各种有机气体。我们使用这款设备能够快速找到挥发性有机物的泄露点,从而指导企业有针对性地对泄露点进行管控,提高联防联控和快速反应能力。”

   据悉,今年“秋冬大气管控”专项行动中,通州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一局采用先进的新型光学气体相机、便携式非甲烷总烃色谱分析仪、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三台最新现场监测仪器,对通州监测站国控站点周边所有企业,进行废气治理设施、输送管道体验,让难以捕捉的挥发性有机物显露原型。“与传统取样再送回实验室分析方式相比,新仪器真正实现了即到即测,为现场同步执法提供一手数据支撑,成为大气管控的又一利器。”通州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一局副局长季斌介绍说,“新技术设备的加持与护航,也提高了我们的执法效率和企业改进速度,我们已先后对国、省控站点周边3公里范围内31家企业进行了3轮排查和1轮回头看,对存在问题的企业下达《违法行为改正决定书》24份,对涉及存在重大环境违法行为和屡教不改的企业依法进行查处,共查处企业21家/次。”

据悉,近年来,通州区为实现大气污染的精准治理,十分注重发挥科技攻坚支撑作用,在南通全市率先建成14座镇级空气自动监测站,通过充分发挥第三方运维团队驻场服务的科技优势,依托VOCs走航车、无人机等科技设备实施“火力侦察”,动态掌握全区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状况,溯源分析大气污染成因,然后因地制宜,坚持抓大不放小,对问题突出的涉VOCs排放工业企业、建筑工地和餐饮门店果断查处。

随着大气环境质量不断向好,南通通州区将进一步加大科技治气、精准治气力度,让蓝天常在、空气常新!让群众享受更多的生态福祉!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