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通州:长效管护让农村“美颜永驻”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今年以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深化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按照“条块结合、点面结合”的工作推进方式,全力推动行业督导工作,确保管护清单落实得更细致到位,让农村环境开启“长久美颜”。
“条与块”相结合 实现行业部门与镇街村居的有效联动
这段时间,通州区金新街道华山社区和东社镇五甲苴社区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正在加紧改扩建中,预计12月中旬竣工。华山社区居民王春林满心期待地说:“以前服务中心面积太小、硬件设施也很不好,等新的中心改扩建完后有好多的事,就可以在家门口办了。”
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是打通服务农村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载体。因面积小、硬件设施陈旧等问题给群众办理业务带来不便。通州区发改委主任倪健忠说,通州区按政策标准在各社区搭建民事村办代理服务“微平台”,全区242个社区“一站式”公共服务大厅达标率100%。
自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实施办法出台以来,通州区发改委按照省市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清单,印发了《南通市通州区关于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编制了《南通市通州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清单》,明确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制定行业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制度、标准和规范,加强行业监督管理。镇街村居履行农村公共服务、水利、道路等非经营性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主体责任。同时,行业部门与镇街村居上下联动,切实把管护工作管实、管细、管到位。
“点与面”相结合 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督导
10月29日,通州区发改委联合区水利局,先后前往刘桥镇、五接镇和平潮镇,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情况开展现场督导考评,切实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工作,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位于刘桥镇内的费埭桥建于2001年,桥下流过的费埭河在2015年进行绿化改造,是该镇的生态样板河。桥面铺装平整完好、排水顺畅无积水、通行和限载标志完好……考评人员边看边问,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反馈。当天,从农桥农路到涵闸泵站,督导组按照管护清单所列事项,事无巨细一一督导检查。
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工作是全面性、系统性的工作,量大任务重,牵涉的部门多,面临的问题也很复杂。区发改委主动参与相关行业的督导工作,区交运局、水利局等相关行业牵头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督导,对发现的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及时交办,明确整改时限,及时销号闭环,使管护清单办理工作在每个层面、每个环节都做到有序运作,提升广大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设施管护则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程。”通州区发改委主任倪建忠表示,将持续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设施建设技术水平、设施运营投入,真正发挥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