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熟:“千村美居”引领人居环境大提升

来源: 时间:2021-12-14 点击数:

推窗见绿、抬头赏景、起步闻香……这是人民群众都向往的美好生活,随着“千村美居”工程的稳步推进,这一美丽愿景在江苏省常熟市董浜镇的不少村庄正成为现实。三年以来,董浜镇“千村美居”村庄个数已达174个,惠及农户5092户。2021年,董浜镇计划对60个村庄实施“千村美居”工程,目前已通过验收91个(含2020年结转31个),提前完成全年任务。

“千村美居”工程不仅是董浜镇2021年江苏省农业农村重大项目之一,也是一项人心所向的民心工程。该项目计划总投资9075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3700万元,累计铺设道路3.54万米、疏浚河道1.24万米、改造驳岸4.44万米、新建停车场3.35万平方米、新增村庄绿化12.2万平方米,拆除“千村美居”点位违建2.9万平方米,新建小游园106个,新建改建公厕128座,添置路灯705盏,村庄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党建引领、干群齐心,“千村美居”合民意

为把农村打造成为提升常熟城市能级的生态“后花园”,常熟市在全市范围内启动实施“千村美居”工程。作为常熟全市三家试点乡镇之一,董浜镇党委始终将党建“主责”和“千村美居”“主业”有机融合,以党建“红色引擎”引领“美居工程”快速推进。董浜镇持续推进“1+14+N”工作机制,通过1个专班组织谋划、14个攻坚小组推进实施、N个党员带头表率,形成党委带动、村支部推动、党员促动、党群互动的推进格局。董浜镇党委在苏州大市范围内首创“周六下沉日”“党员干部宅前屋后三包示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奖惩办法”等三项机制,通过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和宣传引导,村民群众自觉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提升,村庄环境从“脏乱差”转变为“净齐美”。

因地制宜、用活资源,蔬菜之乡增亮点

董浜镇是苏州市规模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有着“蔬菜之乡”的美誉,在“千村美居”推进过程中,董浜镇立足本地优势资源,因地制宜,以黄花菜、生菜等可食“蔬菜地景”代替传统村庄绿化,既美化了村庄环境,又开辟了特色产业新途径。同时,董浜镇还以村民需求为导向,倾情打造“四小园”,通过各村统一规划、村民自主管理,村民们房前屋后的闲置地、撂荒地慢慢变成了集实用性和美观性为一体的小菜园、小花园和小果园,拆违、整治后的公共区域则“摇身”变成了小游园。通过“四小园”建设,董浜镇既提升了零星土地的利用率,更满足了村民的“种菜情节”和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也节约了村庄后续管护成本,可谓一举多得。

积分管理、门前三包,长效管理出实招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千村美居”建设只是前半步,环境长效管理才是更为关键的后半步,为此,董浜镇以村民共议共建共管共享为切入点,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村民自治新路径。智林村充分发挥村民在“千村美居”长效管理中的主力军作用,以“积分制管理”引导村民投身宅前屋后环境卫生管理,将压降的保洁费用以积分的形式奖励给村民,村民可用积分在常客隆超市兑换日常生活用品,实现了管理成本和村民利益的双赢,探索出一条“千村美居”长效管理新路。红沙村通过村“两委”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党员代表会议,多方协商出台“千村美居”长效管理奖惩机制,积极探索惠民为先的“乐百姓”工作法,通过压实村民自治、第三方管护、村委监督责任,切实解决了日常管理中村委“大包大揽”的困局,引导村民同心同德共建共治共享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促进“村庄美居”环境长治久美。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