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张责任清单,交出丹阳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答卷
一直以来,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都投入了大量的财政资金,丹阳市委市政府尤其注重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仅以2021年为例,投资建设了19个项目,资金达8亿元。为发挥公共基础设施的价值,政府在设施管护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部分设施仍然存在着管护缺位、权责不明等问题。今年以来,我们通过制定四项清单,全面深入改革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工作。
一、制定落实领导责任清单
管护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领导的重视,丹阳市于今年3月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领导小组,明确领导责任。各镇区作为管护工作的主体,成了各镇区管护工作领导小组,划定镇区责任。鉴于设施种类多,数量大,同时明确了各业务主管部门的责任,对各镇区提供业务指导。领导责任、镇区责任、行业主管部门责任三者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管护工作。
二、制定落实目标责任清单
根据《丹阳市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改革试点行动方案》,明确了2021年作为探索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改革元年,重点完成各行业管护方案、管护清单、管护标准;2022年具体落实各项管护办法;2023年初步形成丹阳经验;到2025年,基本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机制,管护主体和责任明晰,管护标准和规范健全,管护经费保障落实,管护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推进丹阳市公共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管护体制改革。
三、制定落实任务清单
编制丹阳市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任务清单,共形成17个大类185项管护清单,同时明确每项设施产权归属、管护单位。把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分为三类:非经营性设施、准经营性设施、经营性设施,根据设施的不同性质提出针对性的管护办法。除了重视基础型设施,更关注新型基础设施,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已建成近300家养老服务中心,探索第三方运营管理模式,有社区提供场地,交由第三方进行运营、维护。
四、制定落实考核清单
为提高各镇区管护工作积极性,采取“基础+绩效” 的方式,将下达到镇的行业管护资金根据各村村组道路里程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数量及管网长度、农村户籍人口等因素量化分配到村,60%作为管护基础补贴资金直接下达各村,40%作为管护绩效补贴资金,并对各村公共基础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量化考核,达到管护标准的全额兑现绩效补贴资金,未达到管护标准的视考核结果按比例扣除管护绩效补贴资金。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下一步,我们将根据不同设施类别,探索更加精细化、专业化、现代化管护办法,为实现全面乡村振兴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