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丨江苏宿迁宿豫:乡贤携手乡亲 共建美丽乡村

来源: 时间:2021-12-14 点击数:

华灯初上,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来龙镇保安社区的休闲广场上渐渐热闹了起来,居民在各种体育器械上舒筋展臂,锻炼身体,抵御寒潮的肆虐。

社区老支书张成保望着眼前的情景,不禁想起了当初修建休闲广场时,宿迁楚霸体育器械有限公司及时送来体育健身器材,并安装在广场上的一幕幕。“虽然素不相识,这家企业却真心实意帮我们,真要好好感谢他们!”张成保说的这家企业,是宿豫区颇具影响力的乡贤企业。这所有的一切,还要从宿豫区乡村发展促进会(以下简称乡促会)开展的“乡贤兴村 村企共建”活动说起。

搭起共建平台 凝聚乡贤力量

 

近几年,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宿豫区日渐出现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问题,扼住了乡村“想发展却难发展”的咽喉。

“乡村空心,能人外出,土地无人种,连娃娃都进城上学了。”宿豫区乡促会常务副会长彭德平感慨,乡村少了“人气”,闲置了不少资源,既不利于农村长远发展,也与乡村振兴目标相悖。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

乡贤作为最贴近实际、最有优势的人才资源,以其品行、视野和资源的优势,成为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如何有一个平台,让他们更好地发挥作用、贡献力量?

宿豫区率先做出探索。2017年5月,宿豫区委紧扣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在全市率先成立乡村发展促进会,其目的是通过搭建平台,进一步动员、组织、引导本地民营企业和有能力、有热情的乡贤,投身到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去,为区域乡村振兴发展先行探路。

“受传统文化影响,农村外出人才都有较为强烈的叶落归根的愿望。我们通过乡促会,搭建常态化的交流平台,让乡贤更有归属感,帮助那些心系家乡发展的乡贤,把资本、人才、技术带回家乡,为家乡的建设发展添砖加瓦。”彭德平说。

为了凝聚乡贤力量,乡促会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组织乡贤培训,全面调研走访,正式启动“乡贤兴村 村企共建”活动。2019年3月30日,在签约仪式上,乡促会将精心挑选的楚霸体育、景宏新材料、三辰集团等10家乡贤企业与保安社区、高圩村等5个村居签订村企共建责任状,达成结对共建意向。同时,邀请有关乡镇分管负责同志为监督员,形成乡镇、村居、企业三方密切合作、结对共建的乡村振兴格局,以此推动乡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链结构进一步完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

在组织实施“乡贤兴村 村企共建”活动过程中,宿豫区乡促会从自身实际出发,做了一系列创造性探索。他们把相关村居主要负责人邀请到一起签下协议书,明确共建内容,由乡促会工作人员每人负责一个村居,跟踪服务共建活动开展。在活动取得一定进展后,乡促会及时召开现场会,除观摩现场外,还邀请领导专家进行业务指导,及时会商解决项目进展中遇到的问题。

“这几年,我人在外地,和家乡的联系却更紧密了,依托乡促会这个大平台,真正将在外打拼积累的经验和知识用于家乡建设。”乡贤罗乾国感慨地说。

“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我也希望能为家乡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乡贤王庆东在签约后吐露心声。

乡贤贴心引领 助推产业振兴

 

作为乡贤,带领乡亲致富是朱学才早就立下的志向。早年外出打工,在外闯出一片事业的朱学才,2017年回到仰化镇永兴社区前身新桥村流转了50亩土地,尝试在稻田里套养黑斑蛙,由于熟练掌握了养殖技术,第一年就迎来了丰收。到2021年,他的养殖面积已扩至500亩。

在朱学才带动下,持观望态度的居民纷纷加入养殖行列,成为合作社社员。如今,套养黑斑蛙已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也成为宿豫区开展“乡贤兴村 村企共建”活动的一组生动画面。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在“乡贤兴村 村企共建”活动中,结对企业聚焦农业高质高效,因村制宜培育乡村特色产业,想方设法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种上小芦蒿,生活节节高。”这是陆集街道利民社区的新农谚。曾经的贫困村,如今因为一株小小的芦蒿,打开了致富之门。去年4月,“利民芦蒿”正式入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为了提升芦蒿产业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挖掘芦蒿文化,江苏景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利民社区结对共建以来,企业每年安排业务骨干到社区开展产品营销培训。同时,企业投资50万元,与社区共同建设了一座芦蒿产业文化馆;对接正大食品等企业,协助研制芦蒿水饺、面条等深加工产品;常态化组织开展“撸蒿大赛”,扩大“利民芦蒿”品牌影响,加快把利民社区打造成集芦蒿种植、深加工及文化塑造为一体的芦蒿特色村。

“这些乡贤企业不仅带动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向农业农村流动,推动乡村产业适度规模经营,还注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利民社区党委书记严大胜感慨良多,结对的乡贤企业在以工保农、以城带乡等方面精准发力,带动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有力夯实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

“这两年能明显感觉到,回来发展的人变多了。”严大胜说,得益于“村企共建”,现在社区上下一条心,采取“合作社+农户”“大户+农户”“大户+低收入户”等方式,纷纷参与高效农业种植和“家门口就业”。如今,利民社区有芦蒿种植户800余户、从业人员2000余人,亩均效益1.3万余元。

产值带来了颜值,乡村面貌与过去大不相同,一批村民已然踏上了返乡创业就业的致富道路。

提升村容村貌 共建美丽乡村

傍晚时分,在利民社区幼儿园门口,不少家长聚集在此,等待孩子放学。大门打开,孩子排队走出,童稚声中,大大小小的身影相依回家。

这是记者在利民社区幼儿园见到的生动场景。寒冬中,这所色彩亮眼的幼儿园格外醒目,从场地到规模、从设施到师资力量,一点都不比中心城区的幼儿园差。

“去年幼儿园建成后,我就把孩子送到这里,平时做点手工活、上下学接送都方便。”一位家长告诉记者,这座幼儿园倾注了王庆冬的大量心血。

 

王庆冬是利民社区的一位乡贤企业家,历经十余年磨砺,终于成就一番事业。成功后的王庆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多次为家乡捐款修路,他的事迹在当地传为美谈。当他得知利民社区要新建幼儿园时,又大手笔捐物捐资,支持家乡教育事业建设。

谈起捐款初衷,王庆东诚恳地说:“我是从这里走出去的,现在有些经济能力,想为家乡出点力,希望家乡的孩子们,能在美丽舒适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不仅如此,去年,利民社区在村居调整合并中,原村级集体企业遗留下了一座旧厂房,王庆冬了解情况后,主动出资帮助社区发展太阳能发电项目,交给社区经营。

社区老支书闫斯平望着屋顶上高高架起的太阳能光伏板,满心欢喜:“以前集体经济收入很低,想为群众办点事都非常难。现在,社区每年的光伏发电上网收益就有近30万元。”

记者了解到,“乡贤兴村 村企共建”活动开展以来,与乡贤企业“村企共建”的5个村居,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都较往年翻了一番多。

 

两年多来,乡促会从满足群众最迫切的愿望入手、从关系群众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用心用情用力帮助群众解决一些烦心事,从而让当地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截至2019年年底,10家企业帮助共建村居改造了雨污管网3500米、铺设了沥青道路6000米、新建绿色廊道3条,从而显著改善了结对村居的人居环境。2020年,乡贤企业又投资新建、改建两个村居的休闲广场,安装了一批体育健身器材,建设了乡贤议事厅和文化大院各一处,改善了农民休闲、娱乐、健身的设施条件,推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宿豫区乡促会会长王占军说道:“乡贤队伍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在助力乡村振兴中,我们乡促会着力打好‘亲情牌’,让乡贤队伍不断壮大,进一步发挥好乡贤的桥梁、智库和榜样作用,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甜,为乡村振兴注入乡贤力量。”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