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句容:“三着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与服务

来源: 时间:2021-12-17 点击数:

江苏省句容市行政区域总面积13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3.9万人。现有8个镇、3个街道、1个管委会,152个村委会、24个居委会。近年来,句容市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工作来抓,按照“试点先行、培育特色、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重点从服务机制、服务平台、服务水平等方面入手,持续加大投入,提升基层社区治理效能。

坚持基础先行,着力打造新型农村社区服务平台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首先要把基础工作做实,在推进工作过程中,句容市着力加强社区基础建设。一是推进新型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句容市采取“政府补助、社会支持、资源盘活”的方式,按照每百户不低于50平方米(含居家养老)的标准,在小区的中心位置或者大门等显著位置,规划社区服务中心,面积不低于2000平方米,并同步规划好卫生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文体中心、居民广场等服务设施,确保居民服务和活动空间不低于70%。二是健全新型农村社区服务功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对新型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文体服务中心,在选址定位、图纸设计、功能设置等方面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注重特色,不断健全新型农村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物业服务、志愿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达标率达100%。便民利民服务网点很大程度上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做到了办公最小化,服务最大化。三是健全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体系依托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将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居家养老等公共服务覆盖到新型农村社区,全面推行“一门受理、一站式服务、全科社工”,建立社区干部全部入驻到便民服务大厅坐班制度,取消独立办公室,将干部去向以及社会救助、社会保障、就业服务、社会治安、医疗卫生等服务事项一一公示,推行服务事项全程委托代理制度,基本实现救助申报、小病就诊、计生服务、农村服务、矛盾调解“5个不出社区”。

坚持创新特色,着力健全新型农村社区自治机制

充分发挥新型农村社区党组织引领作用,培育社区自治机制,健全村民代表会议和民主议事协商制度,实现村民依法参与民主自治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一是推行“一规五制”村级事务规范化建设机制。2015年,句容市开始探索“一规五制”村级事务规范化建设工作,以村规民约为规范,建立健全“村级事务协商制、财务管理监督制、居民办事代理制、社区服务社会制、服务成效评议制”五项制度,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全市农村社区(包括新型农村社区),形成以村规民约为规范,以“四民主两公开”为保障的为民服务机制,进一步提升了城乡社区治理规范化水平。二是推行“两委三会”工作机制建立“两委三会”工作机制,重点发挥“两委”即村党组织和村委会,“三会”即村民协商议事会、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监督委员会作用,着力打造“阳光村务”,形成了新型农村社区多元共建新格局。三是推行村(社区)民主协商议事机制。近年来,句容市在完善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小组会议等民主协商议事形式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城乡社区民主协商议事会制度。在推行过程中,注重民主协商议事会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将流程、规则、形式等统一标准,一一公布上墙。建立健全新型农村社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民主协商议事会覆盖率达100%,居民群众、各类组织参与自治的能力明显提高。

坚持多元共治,着力完善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体系

句容市始终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重大民生实事来抓,着力构建“党政主导、部门配合、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大建设格局,不断完善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体系。一是坚持党建引领。以镇(街道)、新型农村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建立健全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的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体系,推进党建标准化建设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黄梅街道积极打造“5+5工作法”、华阳街道打造“一领五治”等党建服务品牌,把党建和服务延伸至每个角落。二是推行部门联动注重发挥好各职能部门的作用,找准扶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切入点,积极研究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具体方案和措施,在实施有关项目建设中,加强民政、财政、自规、住建、人社、妇联等部门联动,齐抓共建,形成合力,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三是实行网格化管理按照“人口规模适度、服务管理方便、资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对齐全”和“一员多用、全科网格”的要求,设立“网格服务站”,并配备网格长、网格党小组长、网格警长、网格指导员、专职网格员的“三长两员”网格工作队伍,社会治理网格服务格局已初步形成。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