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丨江苏启东东兴镇村:“四级文明村”的蝶变之路

来源: 时间:2021-12-17 点击数:

寒冬时节,走进“全国文明村”——江苏省启东市惠萍镇东兴镇村,眼前顿觉一亮,五彩门楼、彩虹大道、树木葱茏、民居整洁、沟河碧波……好一幅村容秀美、环境清新、村庄富庶的新农村画卷。

 

短短四五年间,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落后农业村,一跃而成启东、南通、江苏和全国四级文明村,2021年又被列为“南通市乡村振兴示范村”,记者不禁好奇:如此跳跃式创造乡村振兴佳绩,个中藏有怎样的奥秘?

创业有方,破解发展僵局

“没有村党总支的作为和村干部的付出,东兴镇村就没有今天的振兴繁荣。”最近二三年里,很多人慕名而来调研考察。

只要找对创业门路,2017年,“致富能人”施健出任村党总支书记,一举打破了东兴镇村“年年转圈难发展”的僵局。村里大片耕地因劳力外出少人耕作,外包他人,每亩每年只有一二百元流转金。就此,不信东风唤不回的施健带领支部一班人,在全市率先创建集体性质的“隆升和谷物专业合作社”。“亏了干部担着,赚了乡亲受益。”施健掷地有声的承诺,一下子让群众看到了希望。

 

很快,村里便创建起了面积达1158亩的合作社,土地流转金猛然提升至每亩每年700-1000元,2018年,合作社在喜获亩产“吨粮”好收成的同时,还带动17个贫困户全部摘“帽”,实现57个务工农户增收70万元,并增加集体积累20万元。一笔账算下来,党总支办一个合作社,惠民强村的增收额就达170多万元。

项目兴旺,引领共同富裕

创建合作社,仅是事业起步。东兴镇村靠近长江、多沟多塘。如此现状,似少有发展优势,摸爬滚打于乡村,早已晒黑了脸、粗糙了手的施健,却从中发现诸多商机。

在干部们的带动下,30多户村民将450亩低洼田改造成高产扣蟹塘,现已变成亩均年净利5000多元的“聚宝盆”;在党总支的引进下,村里当年筑路留下的多个废弃大水坑,则变身为连片500亩、年产出高达600多万元的鱼虾混养基地。

 

农业产业,方兴未艾,这些年里,党总支登高望远,利用南北两条交通主干道,先后引进了华杰果园、蓝境农庄、尚德泥鳅、艺蒙水产和东郑家庭农场,全村总计4870亩耕地,流转面积达3539亩。其流转率、产出率达到全市最高水平,总计800多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项目兴旺,致富路宽,流转农户家家喜领租金,务工劳力人人喜拿工钱。2021年11月底,全村已兑付给1100户村民的土地租金285万元,支付给800多个进园(社、场、庄)务工乡亲的工资总额更是高达1150多万元。

示范创建,绘就如画美景

带富乡亲,创建文明,聚合民心。几年来,东兴镇村办下桩桩实事。筑道路、植绿化、清沟河、治污水、改厕所、造公园、建书屋……在实现产业兴旺、百姓富裕的基础上,不断迈上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态宜居新台阶。

 

今年初,村庄继获评“全国文明村”后,又入选“南通市乡村振兴示范村”。近一年来,党总支调优种植结构,粮瓜互补,1100亩农田增效三成;引进蟹品加工产业,新增100余就业岗位;建立电子商务平台,试水农产品网上销售大获成功。

这一年,党总支不遗余力将总计13个包括墙面彩绘、道路景观、公墓改造、光伏进村等示范创建项目件件做到百姓心坎。最让人称道的是,开沟挖土“污水管网”,入790户,户户“顺风顺水”;回收秸秆,打捆179包,家家参与,利用率达100%;整治路域环境,拆除300多处废弃建筑物,家家响应,无一户推三阻四……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