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清水渎村:“螃蟹村”里品味新生活

来源: 时间:2023-05-31 点击数:

五月里,走进常州市金坛区指前镇清水渎村,一座座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一条条村道宽敞整洁,一面面文化墙展现文明乡风……与沿线长荡湖风光相互映衬,形成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新画卷。阳光映照下,一望无际的蟹塘波光粼粼,涌动着勃勃生机,放养蟹苗这一传统的“水上耕作”让沉寂的蟹塘又热闹起来。

特色产业螃蟹产业成为全村的致富法宝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良好的自然生态为清水渎村的老百姓提供迈向致富路的先决条件。地处长荡湖畔的清水渎村,高峰时全村岸上养殖面积超万亩,湖上养殖面积占整个长荡湖的五分之一,是远近闻名的“螃蟹村”。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在全国率先进行网围养殖试验并取得成功,开创“湖上放牧”式养殖,让长荡湖畔的清水渎村成为一片金水银滩。

“长荡湖大闸蟹”的品牌影响力带活一个产业,富裕一方农民。长江十年禁渔令颁布后,不少人把目光投向了人工养殖,2021年“螃蟹村”主动加入江苏省全省重点农业项目智能化渔场的核心区建设,采用“尾水净化循环”系统,将养殖尾水经净化处理后,再返回给各养殖区循环利用,让“农业绿岛”生绿又生金。

说起清水渎村的螃蟹养殖能人,刚获得中国河蟹产业杰出贡献人物奖的沈建国可谓“蟹精”。他一手创办的江苏长荡湖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是金坛区唯一一家“省级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不仅在指导农户养殖方面是一把好手,还带领村民开展以河蟹为主的水产品深加工,在全村铺开特色水产经济特色产业链,将大闸蟹的产值较以往提高了2—3倍,亩产值超2万元。

品农村新貌“国标”“民标”得到群众双重认可

美好生活,从来不止于经济,还有舒适的人居环境,绿色的生活环境。富裕了的清水渎人民开展村内塘沟渠、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退田环湖、标准化池塘改造等国标工程让长荡湖的生态基底进一步夯实。生态性修复、错位性竞争、差异性发展,让湖光山色成为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的基本盘。

水利设施修建,渠道沟塘清理,畅通了水系,清洁了水质,为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水环境引资农旅新发展,现在的清水渎村正打造数百亩的水循环产业和螃蟹养殖高效产业园,大力发展“鱼虾混养、稻蟹共生”种养结合的循环经济。充分融合二三产业,延伸农业、养殖业产业链,拓宽农产品价值链,构建“线下直采直购”和“线上直播带货”等新兴销售渠道,把农业生产的利润牢牢攥在百姓手里。

水乡明,湖畔美景成为乡愁里的“诗和远方”

将螃蟹文化融入乡村旅游,成功搭建起一个集养殖、观赏、展销为一体的综合农旅融合平台,个大味美的螃蟹不仅帮村民们打开了致富的大门,还吸引了不少美丽乡村的追梦人。

村委会还在村健身广场积极打造“渔事园”,把特色人文、农耕文化、河蟹文化融入“村史墙”,用这片墙记录一个村庄的现在,寄托着一个村庄的未来。

今年“长荡湖芦苇编织”技艺成功入选金坛区非遗项目,又为这片赤忱的水乡人文再添底蕴。湖畔人家在随手可得的自然环境中就地取材,凭借智慧的想象和灵巧的双手编扎出美观适用的生活器具,将旧时长荡湖渔民和渔俗的情景再现描述,将这份自然水乡风情完美地传承下来。

现在的清水渎村,正借助“螃蟹村”的品牌效应,充分彰显产业特色,积极推进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全力打造沿湖美丽乡村,让螃蟹飞架南北,走得更宽、更远。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