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太湖度假区:激活乡村发展动能 绘就振兴新画卷

来源: 时间:2023-06-08 点击数: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用矢志不渝和艰苦奋斗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迈入了全面小康社会。

不久前,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来到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开展调查研究,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那么对于新时代乡村发展又该如何破题?

保护为先,扮靓生态颜值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生态保护需持之以恒,生态建设更需久久为功。苏州始终秉持着建立起“四角山水”为主的城市空间布局,项目化落实“一山一策”“一湖一策”等保护机制,作为城市西南角的太湖,更是持续强化水资源保护、山体保护、生态湿地保护等一系列措施,分类实施35个太湖岛屿“一岛一案”,促进区域内生态文明建设,让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生态环境本身就是资源财富,保护得好就具有更高的价值,增值潜力也就越大。

挖掘特色,促进产业集群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曾鲜明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宜种则种、宜游则游,发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吴中区面对辖区内资源多且散而小的情况,创造性提出“环太湖1号公路”将沿线的景区景点串珠成链、连线成片,通过集中管理,形成各区域内资源共享、互惠。沿着1号公路,近四分之三在度假区内,因其便利的交通、优美的湖岸风光,让坎上村从一个传统小村落蜕变成网红咖啡村,被誉为太湖边的“希腊村”,在一定条件下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能。

传承文化,赋能乡村发展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向世界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碧螺春制作技艺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鼓舞了技艺传承人,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积极主动投身到乡村建设,他们采用新型生态种植模式发展现代化智慧农业、带头组建家庭农场促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延伸经济作物产业链上下游、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太湖民宿……让传统文化在乡村舞台上绽放出新时代活力。加深大众对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的认同感,加快推进区域文化建设,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文化可持续发展力量,有力促进乡村发展。

人若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人人都是乡村振兴的见证者,更是建设者,要从思想认识上和具体行动上树立和践行“两山理论”,积极探索挖掘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着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见效。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