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整合,助女性冲浪“互联网+”
常州市妇联积极整合社会资源,着力激发女性创业创新热情,组织全市城乡妇女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引领全市各级妇联组织服务“互联网+”时代妇女创业创新的实践,汇聚成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动能。
“环环相扣”激发女性创业创新活力。引导创业女性积极参与经济结构调整,参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一是做实“需求分析环”。聚焦城乡妇女创业就业现实需求,梳理设计服务项目。围绕农村妇女增收致富,联合农工办、科技局、农委、供销社等部门推出“新型女农民培养工程”;围绕女大学生创业就业,依托女大学生创业基地,搭建网络创客发展平台;围绕女能手、女企业家创业创新,实施“巾帼创优e计划”,推进巾帼科技创新发展。二是严把“课程设置环”。建立常态培训模式,发挥市巾帼科技支农专家讲师团作用,开展“菜单式”点单培训;开发巾帼就业培训课程,定制八大培训套餐,以购买服务方式送培训下基层;开设电商实践与推广课程培训,提升妇女网络创业能力。三是紧扣“资源整合环”。开展巾帼创业创意创新大赛,牵头农工办、农委、供销社、工商、税务等单位为女性创业提供政策咨询和项目对接;协调江南银行、“创客天使”等创业风险基金等机构开展资金对接,搭建“政策、资金、咨询、发展”四大服务平台。
“三驾齐驱”奠定巾帼电商发展格局。通过建立“巾帼电商服务站”等方式,鼓励广大妇女投身“互联网+”创业热潮,增加就业岗位,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妇女增收致富。一是“能人带头+妇儿之家”。由村委书记、妇代会主任、女大学生村官牵头挂帅,以妇女儿童之家为依托建立巾帼电商服务站,充分发挥能人作用拓展妇女儿童之家服务功能,利用妇女儿童之家阵地定期举办电商知识培训,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二是“电商品牌+基地运作”。依托妇联扶持的阵地,如巾帼农家乐、巾帼专业合作组织等“三八”示范基地,推动形成特色化、品质化的电商集聚群;培育本地电商品牌,通过打造“合作社生产基地-市场销售(电商平台)-居民消费需求”一体化供需运作机制,逐步向规范化、规模化市场发展。三是“网上购物+网下体验”。提高妇女参与互联网经济建设的意识,以激发广大妇女在用户体验、情感思维和沟通互动方面的优势。网上通过淘宝、微店、京东、苏宁易购等多种途径开展宣传推广,进行农副产品的销售,网下结合农家乐等形式开展农业观光旅游,线上线下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如溧阳市通过开通微信平台和手机APP的方式,推荐溧阳旅游资源、销售地域特色农产品。
“步步为赢”打造女性发展成长舞台。通过项目化、实事化、社会化的手段多渠道打造女性发展平台,为女性创业就业提供支持和帮助。一是稳步推进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全市女性创业项目的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该市女大学生创业基地——“丁香苗圃”的孵化功能,对有发展潜力的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重点孵化,实施大学生村官“电商培训计划”,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电子商务应用能力和推广能力,并努力培育一批在村(社区)扎根的电子商务服务站。二是快步助推资金扶持。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努力构建促进妇女创业就业的服务体系,大力推动妇女勇创新业。实现了放宽贷款额度、取消贴息限定、简化操作程序、贷款对象更广等四个方面的政策突破。去年以来,全市完成妇女小额担保贴息贷款1.51亿元,发放贴息资金197.58万元,帮助441名创业妇女缓解资金压力。三是大步实施宣传展示。进一步探索互联网思维和女性创业项目的有效融合,主动发现、培育典型,进一步梳理成功案例,充分运用好新媒体平台,主动整合各类社会资源,通过开展“时令农产品网上评选”“巾帼农家乐”项目化推荐等形式,引导广大女性、社会组织及女性创业项目,运用“互联网+”来助推发展、展示风采,努力构筑“依靠妇女,服务妇女”的社会化工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