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桥合作社成农民增收"靠山"
从江宁区第一家挂牌成立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到全区目前唯一一家国家级示范农业专业合作社,从最初10户社员到现在2310户,从最初种植西瓜不到200亩,到如今拥有近4万亩西瓜种植基地,绿桥瓜果菜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西瓜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也连年攀升,成功带领横溪百姓闯出一条 "能人带动"、"产销对接"的致富路。
能人带动:从"自个儿富"到"大伙儿富"
横溪本地西瓜皮厚、瓤少、难销,瓜农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瓜常常会成批烂在田里,这让绿桥瓜果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宏山打起了改良品种、帮乡亲们致富的念头。2000年,他瞅准市里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的契机,牵头成立了合作社。请专家、改土壤、搭大棚、引品种、育瓜苗……"一开始,大伙儿也都不相信种西瓜能赚大钱,我就流转了70亩土地当示范田,雇佣本地农户种给他们看,很快效益就出来了,大伙儿也都愿意跟着我干了。"王宏山说。
在王宏山的带领下,横溪当地成长起一批"西瓜大王"。60岁的王宏财5年前加入合作社,承包了20亩土地,主要种植西瓜,西瓜下市时,在田里套种蔬菜和玉米,去年年收入30万元。"以前种瓜,基本是看天吃饭,现在有了合作社农技员的帮忙,瓜的产量提高了一倍不说,品质也提高了很多。"王宏财告诉笔者,自5月底他种的第一茬西瓜上市以来,订货电话都被打爆了。
产销对接:"会种"还得"会卖"
随着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王宏山开始探寻农产品销售多元化渠道。2010年,王宏山首次试水"农超对接",挑选了我区几家大型超市,结果失败了。王宏山坦言,"入超"需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企业代码等多种要件,同时损耗巨大,还得派驻专门的销售员,最后算下来,一个西瓜能赚两毛钱就算不错了。
试水"农超"失败,让王宏山辗转难眠,2011年,在先进地区考察一圈后,王宏山决定"开门店"。经过几个月的筹备和努力,绿桥瓜果菜农业专业合作社位于横溪街道吴楚东路的第一家直营店开门迎客。
西瓜、山芋粉丝、地皮菜、竹笋干……门店里各色横溪特产玲琅满目,前来购买的顾客络绎不绝。"这里的西瓜很新鲜,价格又相对水果店、超市便宜,我特地过来订5箱送给家人吃。"顾客王女士说。据该门店负责人介绍,去年该门店总收入为100万元。目前绿桥瓜果菜农业专业合作社直营门店已达10余家,遍布东山、禄口、横溪等街道。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南京江宁区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