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青虾豪气走江湖

来源: 时间:2014-01-13 点击数:

    通过近几年来的努力,常州市青虾养殖步入快车道。目前,全市青虾养殖面积达28.6万亩,实现年产青虾10578吨。其中6.5万亩的主养面积平均亩产量达100公斤,22.1万亩的混养面积平均亩产量达22公斤。并在区域化布局、良种化应用、科技化支撑、专业化生产、品牌化销售等五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区域化布局特征显现。全市6.5万亩的青虾主养区主要集中在社渚、直溪和郑陆等镇,特别是溧阳社渚镇青虾养殖面积达4万亩,占全镇养殖水面89%,拥有千亩以上青虾养殖园6个,实现青虾产值2.37亿元,亩均效益超4500元。该镇已发展成为江苏省最大、全国知名的青虾养殖镇。金坛的直溪镇也拥有青虾主养面积1.8万亩,占全镇养殖水面的55%,实现青虾产值1.25亿元,亩均效益超4100元;并拥有省级青虾产业园1家。以上两个镇青虾主养面积占全市青虾主养面积的89.2%。22.1万亩混套养主要采取的养殖模式为虾蟹混养,面积集中在“两湖一江”特色产业带。
    二、良种化应用逐步普及。近年来,在项目的示范带动下,杂交青虾“太湖1号”的引进及推广基本上解决了常州市青虾养殖过程中种质退化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引进“太湖1号”青虾4200公斤,长江和太湖水域良种青虾3500公斤。通过多年良种更新,全市青虾良种覆盖率达70%以上,为青虾高产高效养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科技化服务支撑有力。一是利用渔业科技入户和现代渔民培训工程为载体,定期组织重点专业户和示范户学习、参观、培训、开展科普讲座、技术咨询、上门服务等活动,并根据农时不定期印发水产信息。二是围绕关键共性技术,组建市县乡专家团队,开展关键技术研究,着力推进科技创新水平。通过联合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无锡淡水研究中心开展技术攻关,青虾苗种繁育亩均出苗量达68.1万尾,高的甚至达73.7万尾/亩。主推双季主养、以蟹为主虾蟹混养、以虾为主虾蟹混养、虾草轮作、虾芹轮作、鱼虾混养六大模式。三是通过“常州渔业科技创新校所企对接会”,溧阳市天火同仁青虾专业合作社与中国水科院无锡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正式签约,设立博士工作站,并签订“太湖1号”原种亲本制备协议。该协议的签订将良种供应体系从良种场、扩繁场、繁育场的三级扩繁体系升级到原种场、良种场、扩繁场、繁育场四级扩繁体系,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良种覆盖率。2013年,溧阳青虾专业合作社又与江苏省农科院合作开发青虾的即食食品加工,拉长青虾养殖产业链,促进青虾产业做大做强。目前,青虾产业方面共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明专利1项,发明专利受理3项。四是依托各级青虾产业园区,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导向、项目投入为扶持、群众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提升产业集聚功能。目前,全市建有省级青虾良种繁育场2家,市级青虾现代产业园2家,县级青虾园区5家。
    四、专业化生产进一步形成。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按照统一种苗、统一物资供应、统一饲养管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五个“统一”要求,重点是培育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经纪人队伍和水产专业合作社,以品牌为纽带,培育横向一体化的龙头企业组织,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配套服务。全市共建立青虾养殖专业合作社51家,入社社员1312户,养殖户入社比例达65%;专业合作社青虾养殖面积占全市青虾养殖面积80%以上,提升了青虾养殖组织化程度。
    五、品牌化销售日益完善。全市共有青虾品牌12个。通过建立十户联保机制,确保标准化生产技术落实到户,并制定完善地方标准,“溧阳青虾”正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培育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品牌。并计划举办“溧阳青虾”节、“青虾美食节”,打造对外宣传平台,放大溧阳青虾品牌效应。金坛的“长荡湖、天旺湖”、武进的“满堂红”等系列品牌,也加大宣传力度。此外,还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开展网上展示、网上订货、网上销售等现代新型物流服务。通过品牌建设,常州青虾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