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现代农业发展取得六大明显成效
2013年,常州市农业相关部门积极开拓创新,努力扎实工作,有效克服了夏季极端高温天气、H7N9禽流感疫情等不利影响,保持了农业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年常州市农业总产值达240亿元,增加值达130亿元,同比均增长10%左右,农业现代化进程继续保持江苏省第一方阵。
一是主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发展。麦、油、稻单产齐超历史,小麦单产349.8公斤,油菜单产157.2公斤,水稻单产642公斤,分别比上年增加11.7、11.6和9公斤,水稻单产连续11年位居全省第一。“菜篮子”产品生产保持稳定,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36.8万亩,产量88.9万吨,同比增长3.6%;出栏生猪80.5万头、家禽5800万羽,全市肉蛋奶总产达19.2万吨,与上年持平;全市水产养殖面积58.8万亩,水产品产量18.7万吨,增长3.2%。
二是农业设施化建设大步迈进。全市新建设高标准农田13.6万亩,新增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1个,新发展高效设施农(渔)业面积19万亩。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高效设施农业130.9万亩、43.2万亩,占耕地面积比重分别达到58%和19.2%。全市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150万元,比上年增长23.6%,创历史新高,带动农民购机5280台套,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5%,农机化发展水平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农业信息化工程加快推进,建成“农视通”大屏20块,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门户网站以及专业特色网站、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等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三是花木产业提升工程目标圆满完成。围绕花博会,瞄准打造 “五个全国一流中心”目标,重点实施花博会辅展区“一场六园”建设工程,新建高档智能温室15.3万平方米,建成花木博物馆、科技馆、花卉组培、全自动植物工厂等一批重大设施,带动全市新增设施花木面积2.5万亩、盆栽花卉产能5000万盆,全市设施花木面积、智能温室面积、盆栽花卉产能总规模分别达到10.7万亩、61.5万平方米和1.6亿盆,全面完成花木产业提升工程目标,实现了设施花卉面积、高档智能温室面积和盆栽花卉产能的三个倍增。在高质量建成辅展区“一场六园”的基础上,精心抓好辅展区运营管理,指导协助辅展区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园区形象,务求辅展区景观环境优美、参观线路合理、宣传资料精致、产业展示先进,实现了主辅展区同步运营、交相辉映。据统计,花博会期间,“一场六园”共接待游客85.5万人次,占花博会接待游客总数的31.9%。
四是农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升。新创建认定市级“五个一”示范企业11家,新发展省级农业龙头企业9家(总数达34家),全市64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交易额)超540亿元,同比增长10.2%。
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扎实推进。突出把好源头治理、生产监管、质量抽检等三个关口,全市建设省、市级农资经营示范店22家,新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10家,累计建成农产品质量数字化管理示范基地65家,新增“三品”168只,累计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560个,“三品”总数达1182只,抽检各类农产品2150批次,抽检合格率达99.7%,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继续稳定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上,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无事故。
六是农业生态功能更加彰显。高质量完成京沪高铁常州段生态景观廊道绿化工程,全市成片造林3.5万亩,新建成省级绿化示范村76个,预计全市林木覆盖率达24.46%。全市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4%。花博会筹备组织工作圆满完成,推动休闲观光农业升级发展,评选产生10个常州最美乡村,创成5个省级最具魅力休闲乡村,全市各农游景点共计接待游客738万多人次,实现农业旅游收入近12亿元。全市增殖放流5000余万尾,创历史新高。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