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中区农村集体资产交易服务中心建设情况
近年来,苏州市吴中区着力强化农村集体资产交易服务中心建设,切实规范和完善服务流程,努力确保阳光操作、民主监督,有力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资源的有效保值增值。去年全区农村集体资产交易管理服务平台正式运行以来,共审核完成1552笔集体资产租赁、发包交易,其中镇级资产274笔,村级资产1278笔,举牌竞价交易8笔,投标竞价交易108笔;出租合同总金额13575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1028笔,出租合同总金额11049.7万元,租金增长率近12%,资源性资产524笔,出租合同总金额2525.2万元,租金增长率为11%。
一、精心组织、责任到人,保障建设工作完满完成。
一是宣传发动,营造气氛。通过宣传发动和系统培训,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得到了统一,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有了全面提高,为全面启动平台建设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成立机构,加强领导。成立区、镇、村三级集体资产监管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镇级集体资产交易审核小组,小组均下设办公室,并按规定配备工作人员。镇(街道)交易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公开招考选聘,并明确人员岗位职责。同时,纪检人员全部进驻办公。全区镇级交易中心共配备工作人员86名,其中新增人员29名。
三是清产核资,摸清家底。完成清产核资和完善集体资产台账等工作,做到镇村二级集体资产全覆盖。到2013年6月底,全区镇村二级出租性资产总额73.6亿元,出租性资产合同近6721份。资源性资产面积8.28万亩,资源发包合同2080份。合同到期的集体资产,全部纳入监管交易平台进行公开竞价交易。
四是配置设备,搭建平台。镇级交易中心面积平均在300平方米以上,中心设登记室、交易室、档案室、监察室等。镇级交易中心和村级交易站全部做到统一上墙内容、统一上墙制度,并统一配置了室外显示屏、投影仪和交易监控等设备,做到机构、人员、设施、经费“四落实”。
五是模拟交易,规范流程。为确保集体资产正式交易的规范性,各地进行了模拟交易。从立项申请、现场竞价到资料归档,梳理了整个交易操作流程,总结了操作过程中的突发事项。通过模拟交易,各中心工作人员进一步熟悉了交易流程和操作规程,为正规、有序交易打好基础。
六是强化宣传,扩大影响。区政府信息网开辟了“吴中区农村集体资产交易信息公开”专栏,为集体经济组织发布各类资产出租信息提供服务。与名城苏州网进行合作,将各镇拟招租资产信息在网上公布,扩大招租影响,增强市场参与度。
二、完善制度、创新举措,保障平台有效运行
在完善制度、规范程序方面,实现“六个统一”:统一开发软件。统一使用“吴中区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交易系统”软件,该软件具有资产交易和监督管理两大功能模块,所有集体资产运作、合同到期和租金收缴等情况均实现动态监督和电子审批,对不规范的操作拒绝受理。统一规章制度。在调研论证基础上,多方研究制定试点方案、实施办法、交易流程等文件,明确交易对象、范围,规范文书文本和工作流程。统一交易流程。镇村两级集体资产的发包、出租严格按照实施细则规定的十步程序公开竞价交易。从立项申请到信息发布,从民主决策到竞价交易,从结果公布到合同登记等整个流程,通过层层把关,逐项公开,实现了由传统的集体资产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变。统一交易制度。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对达到一定面积和标的额度的,必须在镇级交易中心交易,未达到交易额的在村级交易站交易。推行竞价交易制度,制定了现场投递竞价书和举牌竞价等交易制度。设立指导价制度,明确只有高于镇(街道)确定的指导价的才能算有效报价。统一平台建设。成立区、镇、村三级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镇级集体资产交易审核小组,建成14个镇级交易中心和128个村级交易站,并出台了平台建设工作意见和交易细则,做到统一上墙内容和上墙制度。统一监督管理。纪检部门全程参与,对集体资产交易范围、监管纪律等,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交易时必须由村民代表或理财小组成员到场见证监督,违反资产交易相关规定的,将被问责并依法追讨经济赔偿和法律责任。
在创新举措、加强管理方面,创新集体资产管理交易制度,将集体资产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交易、统一监督,从土地、产业、环境和规划调控监督,从源头上制止和杜绝村组违法用地和违章建筑等现象,引导村组集体依规依法发展。一是规范合同管理。提供统一规范的合同文本,将审核指导意见纳入合同条款中,所有资产交易合同必须经过交易、鉴证程序,方可纳入村级收入。二是到期预报制度。各单位每季度提前将到期和新增资产进行统计上报,并按交易量提前分批完成各项交易流程。三是续租审核制度。针对续租交易,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吴中区农村集体资产交易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各乡镇出台了《集体资产续租规定》、《集体资产交易租赁指导参考价格》等制度,为资产保值增值提供指导和保障。四是收缴通报制度。部分乡镇采取“镇村两级通报督办”方式,由镇党委、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统一协调各村进行租金收缴,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定时抓好任务进度。
三、公开透明、民主监督,平台作用成效明显。
一是强化立项核查,实现风险规避。工作中,凡需立项的交易项目,均由交易中心会同职能部门会办审核、层层把关,确保交易资产的性质和数据准确,竞拍企业无不良信誉,避免交易风险。从填报材料到审核发布,从招标交易到全程监督,所有的交易项目层层把关,逐项公开。
二是操作公开透明,实现民主管理。以公平公开公正为原则,规范操作流程,做到交易方案民主决策、交易竞价群众监督、交易信息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示”,有效杜绝不规范操作。同时,让村民共同参与所有集体资产的出租过程,让交易过程透明化,既能避免暗箱操作作为,确保了群众明白、干部清白,又有效地减少了村民因集体资产交易不够公平而造成上访发生,提前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化。
三是规范资产交易,实现资产增值。引入更多企业,实行公开竞价机制,有效提高交易价格。如光福镇太湖渔港村进行的渔家欢餐厅“第一拍”,经过多名竞标人十几轮的争夺,渔家欢餐厅出租由底价5万元,拍到了成交价9万元,增长了125%。
四、总结经验、加强管理,进一步拓宽平台空间
一是进一步总结经验,提升平台效能。对资产交易工作进行经验总结,继续做好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坚持 以保护农村集体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为原则,进行一步熟悉交易流程和操作规程。镇级交易服务中心和村级交易站实行“六个一”,提供“六个服务”。
二是进一步加强宣传,扩大平台影响。继续利用网络和简报平台,加强资产交易相关政策、信息的宣传工作,让全镇上下形成交易中心促进交易规范,交易规范促进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是进一步创新思路,建全相关制度。结合街道实际情况,分产业、分地段制定交易指导价,切实保障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加,有效提升交易平台富民效能。
四是进一步加强监督,完善纪委问责办法。结合出台的《资产交易问责办法》,完善资产交易问责制度,为资产交易平台更好的运行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五是进一步加强服务,提升窗口形象。提升对前来报名和参加交易项目的村民群众的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为有意向竞投标的村民群众、私营业主热情做好交易规则、准入条件和其他注意事项的解释工作,严格杜绝因工作粗心或言语不明所造成的不必要的误会,努力让招投标双方都满意交易中心的服务工作。
六是进一步延伸功能,拓展平台空间。利用交易平台广泛发布“供方”信息的同时,研究探索进一步延伸拓展平台功能的空间,增加“求方”信息发布服务功能,解决供求信息不对称问题,拓宽供求选择空间,降低交易成本。在实际的公开交易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交易秩序,避免“串标、围标”行为,实现“买卖”公平,维护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利益。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苏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