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菜农扩地增种黄秋葵 “稀缺菜”成餐桌“家常菜”

来源: 时间:2014-08-13 点击数:

    “这个黄秋葵给我来一斤!”因为晚上有客人,昨天一早,市民黄阿姨来到无锡朝阳蔬菜批发市场采购食材,一看到碧绿鲜嫩的黄秋葵想都没想就买了一斤。随着本地菜农的扩地增种,这种号称有保健功能的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多,已从前两年的“稀缺菜肴”逐渐成为市民餐桌上常见的“潮菜”。

  从不敢吃不会吃到“家常菜”

  黄阿姨说,这要放在去年,别说舍不得买,就是别人送给她吃她都不知道怎么吃。“去年上饭店吃饭,偶尔会吃到这种蔬菜。起初还不习惯,吃起来有点黏嗒嗒的。吃过几次后,感觉凉拌黄秋葵挺脆嫩爽口的,家里人慢慢喜欢上了。”黄阿姨说,尤其是听说黄秋葵被称为“植物黄金”,有保健的功效后,更是经常买。

  以前只是感觉价格有点辣手,从去年8月份开始,一直都是按“肉价钱”买回去的。上个月上市时还要十几元一斤,这几天价钱跌下来了,最便宜的七八元就能买到。“趁着价格便宜赶紧多买点。客人来端上桌,又营养又有面子。”她说,凉拌黄秋葵、百合芦笋炒黄秋葵、回锅肉烧黄秋葵、黄秋葵排骨汤……各种烧法烧出来味道都不错。“黄秋葵今年好像突然在无锡‘火’了。”一位摊主告诉记者,前两年一天只能卖出去几斤,有时候运气不好只能卖出去一两斤,今年销量突然上去了,上个月开始一天能卖出去几十斤,生意好时能卖上百斤。

  西瓜大户嗅到商机连种三年

  黄秋葵进入无锡市场时间不长,但兴起极快。于是,一些善抓商机的农民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尝试种植黄秋葵。西瓜种植大户蒋健康今年已经是第三年种植黄秋葵了,从2012年试种的半亩地扩到现在的五六亩。他对黄秋葵在无锡市场的地位和价格颇有感触。“前年试种时无锡吃黄秋葵的人还不多,但那时一些客人听说我种了后,价钱都不问就要买走。”蒋健康告诉记者,去年种的3亩秋葵一抢而光,今年他又扩种了3亩多。

  “去年价钱大得吓人,最贵时卖到50元一斤。”他分析说,去年无锡种黄秋葵的种植户还不是很多,量少自然价格就高,加上又是新兴菜,自然能卖个好价钱。今年种黄秋葵的人突然增多,导致价格跌了不少,目前他卖出去的零售价每斤20元左右。

  家庭农场“自产自销”供不应求

  滨湖区阿斌灵芝园老板薛斌今年是头一年种黄秋葵,种植面积在6亩左右。他是在今年3月份开始播种的,从上个月开始采摘。“像韭菜一样,剪掉了马上就长出来了。”薛斌告诉记者,黄秋葵是割一茬长一茬,至今已经采了好几茬。

  薛斌告诉记者,因为灵芝园里有招待客人的农家乐,所以黄秋葵都是“自产自销”。他听说黄秋葵有保健功效,于是就试着种几亩,没想到很成功。“根本不够卖。基本上都是自己吃吃,送送朋友,供来农家乐的客人食用。”他说,经常去吃饭的老客人问都不用问,基本上都要吃这个菜,头一回来吃的客人只要听说有这个菜价钱都不问。粗略估算,每天大概要卖出去20斤。

  一下种了几十亩深加工功能酒

  和阿斌灵芝园一样,江阴福玛酒业公司也是头一年试种黄秋葵,而且一口气种了50亩。“早在2007年时我就已经注意到这种蔬菜了。”该公司负责人马总坦言,当时他无意中看到美国宇航员的食谱,就发现里面有道蔬菜叫“秋葵”,于是便开始四处搜集信息。到2008年奥运会时,他又注意到秋葵成了运动员每天的固定蔬菜,更加坚定了开发秋葵保健酒的想法。随后,他与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请该学院发酵专业的专家指导开发“秋葵酒”。

  “做了无数次实验,去年终于成功了。而且保健效果出奇的好,所以一口气种了50亩。”马总说,过完年,他就从山东、安徽、浙江等不同地域引进了秋葵种,大部分都是黄秋葵,还有少量红秋葵。秋葵的采摘周期长达5个月,一般从5月开始到10月结束。虽说黄秋葵不及时采摘容易变老或是坏掉,但用于深加工后这个风险就基本消除了。该企业种植的50亩秋葵全部用于深加工,生产秋葵酒,目前已经投产。还未投产前订单已经纷至沓来。

  黄秋葵前景虽好,大规模种植需谨慎

  朝阳蔬菜批发市场负责人尤勇告诉记者,黄秋葵前几年基本上都没什么人吃,这两年吃的人越来越多了。目前本地种植量已经比较多,外地货则以广东、云南等地居多。黄秋葵一个月前刚上市时要卖到15元一斤,目前随着大量上市,批发价格降到4-5元一斤,

  据市农业局有关人士介绍,黄秋葵全身都是宝。人们餐桌上所吃的是黄秋葵的嫩荚部位,脆嫩柔滑。它可凉拌、热炒、油炸和汤食等,由于有健胃整肠和保肝强肾功效,被一些酒店当作营养型特色菜推出。除了果实外,它的花朵也招人喜欢。这些花经过加工后可以泡茶喝,有抗疲劳等功效,现在市场价是6000元/公斤。

  黄秋葵很赚钱,但它有个缺点,长出的果实如果不及时采摘或两天内卖不出去,就会变老。因此,投资黄秋葵也存在一定风险,农户若想大规模种植则需谨慎。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