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泰州市村庄绿化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

来源: 时间:2014-12-03 点击数:

    加强村庄绿化建设,是泰州市文明城市创建、生态市创建等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新农村、美化新农村的关键举措。近年来,泰州以省级绿化示范村创建为抓手,将村庄绿化建设工作列为农村实事工程的重要内容,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加以推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泰州市村庄绿化建设工作的基本情况与主要做法
    (一)基本情况
    自2009年开始,泰州先后开展村庄绿化合格村、示范村创建活动。在村庄绿化建设方面,始终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分区突破。通过对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及村口、庭院等绿化美化,村庄周围森林化、进村道路河渠林荫化、村内街道滨河景观化、家前屋后花果化的美景逐渐显现,“村在林中、房在绿中、人在景中”的景观效应不断突出,涌现出了一批美丽乡村典型。泰兴市整体推进村庄绿化工作成效显著,被省里列为“全省首批20个村庄绿化整体推进县(市)”。据初步统计,至2014年下半年,全市累计创建省级绿化示范(合格)村约550个,占全市行政村(社区)总数的30%左右。
    (二)主要做法
    1、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工作措施。近年来,为做好林业绿化工作,泰州把加强组织领导、实施行政推动放在突出的位置。每年都以市政府的名义下发林业绿化工作意见,把村庄绿化工作尤其是省级绿化示范村创建等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市(区),同时出台相关考核办法,把村庄绿化等工作列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2、强化规划引导,明确相关工作重点。泰州各地在村庄绿化工作中,坚持规划先行,重点抓好村民庭院、村内沟塘及公共绿地、村庄四周围庄林和农田林网的建设规划。对村民家前屋后零星空地绿化和独门独院式的庭院绿化因地制宜、见缝插绿,要求力争做到四季有景;对沿江和通南地区,要求做到“见缝插绿、应绿尽绿”,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要求向“园林式”、“花园式”转变;对里下河地区预留绿地面积小、硬质化比例高的村庄,要求在村庄周围建设宽度不低于15米的环村林带。
    3、强化资金投入,逐步健全投入机制。泰州各级一方面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增加村庄绿化经费安排,采取直接补助或以奖代补的形式,大力支持村庄绿化工作开展,另一方面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方针,积极引导鼓励各类经营主体、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群众参与村庄绿化建设,同时,请本村能人捐资植绿,进一步扩大投资渠道,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4、强化督查考核,推动工作有序开展。为推动村庄绿化各项工作,每年泰州都通过召开林业绿化专题会议及村庄绿化现场会,开展村庄绿化工作调研等多种形式,对村庄绿化工作进行督查推动。各市(区)也都通过会议、组织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视察等形式开展督查活动,积极争取乡镇及村两委负责同志的重视和支持。年底,我市各级政府还召开专题会议,对包括村庄绿化等工作在内的林业绿化工作进行严格的考核奖惩。
    5、强化管护责任,切实保障景观效果。近年来,泰州靖江、泰兴等地相继建立并完善了村庄保洁、林业绿化、河道管护、公路养护等“四位一体”的管理机制,明确管护主体,落实了管护责任,对苗木实行登记造册,建立台帐,定期考核管护工作,考核成绩与报酬挂钩,进一步提高了林木的成活率、生长势和保存率,保证了景观效果。
    二、当前村庄绿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近年来,尽管我市村庄绿化工作取得比较显著的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多数地区村庄绿化资金投入缺口较大。目前省级对绿化示范村的补助标准只有8万元,与创建绿化示范村的投入相比明显不足,尤其是过去基础较差的村。据初步调查,1个行政村在创建示范村的投入往往在30万元以上,多的达到数百万元。同时,往往村庄绿化做得比较好的村,后期的管护成本也相应较高,这又大大增加了村级财力的负担。
    (二)不少区域村庄绿化空间受到诸多限制。受土地资源的制约,我市不少地方尤其是里下河地区对村庄绿化的配套用地普遍规划不足,绿化空间相对较小,只重基础建设不重绿化的现象较为常见。里下河地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农户普遍习惯在宅院附近及田间十边隙地种植蔬菜,对栽树绿化的认识缺位,不少地方常有铲除破坏村庄绿化植物的行为发生,也使农村绿化空间受到限制。
    (三)部分地区村庄绿化总体效果不佳。部分地区村庄绿化由于前期规划水平不高或缺乏系统的规划,在树种的采用方面比较单一,规格偏小,乔灌木搭配比例不尽合理,彩叶与开化等观赏性树种偏少,常绿树种也相对比较单一,与实现“春花夏叶秋果冬绿”四季有景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同时,不少地方还突出存在重栽轻管的问题,有的地方由于缺乏科学管护,导致所栽树木的成活率低、生长势低下,景观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
    三、进一步做好我市村庄绿化工作的几点建议
    从泰州市近年来村庄绿化工作的实践及成效来看,村庄绿化工作仍然任重道远,既有量的不足,更有质的提升。当前应该坚持“宣传引导与行政推动同步,财政投入与社会捐助结合,植绿造景与管理养护并举”的原则,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宣传引导,积极营造村庄绿化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村庄绿化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村庄绿化工作对生态环境的贡献,宣传省级绿化示范村创建工作的成效。通过宣传,来教育引导广大农村干部、农民群众及青年学生,努力营造爱绿植绿护绿的良好氛围,努力开创“人人齐动手、户户齐参与、村村齐行动”的良好局面。
    (二)突出区域重点,积极推动村庄绿化量质并举。对总量不足的问题,重点针对里下河地区农户居住密集、水网众多的实际,今后要全面推进绿色圩堤、绿色通道、绿色林网、绿色庄台“四绿”工程,通过防护林工程、绿色通道、高标准林网化建设和庄台十边隙地的植树种绿,使里下河地区成为泰州森林资源的重点增长区。对效果不佳的问题,重点是抓规划制定和养护管理,同时可以探索村庄绿化与庭院经济、高效林业的有机结合,积极发展果树等特色产业。
    (三)主推乡土树种,充分展示村庄绿化地方特色。由在村庄绿化过程中,不少地方片面追求景观效果,大量引用外来树种,导致乡土树种应用于村庄绿化的数量规模逐渐减少,地方特色逐步弱化。今后要因地制宜,大力推广乡土树种,沿江及通南地区大力发展刺槐、榉树、园竹等树种,里下河地区大力推广池杉、水杉、落羽杉等树种,在不断增加乡土树种绿化规模的同时,适度引进外来树种,增加树木种类,使新时期的农村更绿、更美、更休闲、更宜居。
    (四)切实加大投入,不断完善村庄绿化投入机制。今后在村庄绿化的投入方面,要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投入导向作用的同时,逐步突出社会捐助或自主投入的主体作用,努力构建村庄绿化新的投入机制。要充分发动本土能人和驻村企业的作用,引导他们参与和支持村庄绿化建设。要进一步拓展手机短信、网络捐赠等义务植树新的尽责形式和内容,强化全民参与意识,通过积小流、汇大海,为村庄绿化建设谋取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
    (五)强化督促检查,切实保障村庄绿化建设成效。今后要进一步严格要求,切实加强对村庄绿化工作的督查和考核,一要督查规划制定情况,不仅要有规划,而且力争规划能够科学合理上水平;二要督查规划落实情况,防止少数地区有规划,但在实际工作中少落实甚至空落实;三要督查工作进度,以利于科学合理避开极端天气进行绿化,降低养护成本,并保证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势;四要督查建设成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村庄绿化建设取得应有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泰州市发改委)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