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兴化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情况调查
2014年兴化市农业龙头企业生产、效益稳定增长,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日益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据初步统计,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600多个,其中规模以上合作经济组织400多个,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以上;兴化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45家,其中泰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2家,据报表统计,2014年泰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交易额)339亿元,同比增长18.9%,利润17.1亿元,同比增长26.6%,上缴税金3.2亿元,同比增长18.5%,出口创汇17900万美元,同比增长14.7%,其中自营出口9069.4万美元,同比增7.4%;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80多万亩,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户70多万户,促进农户增收20亿元以上。
一、工作亮点突出,主要表现为“三个强力推进”
1、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抓好一批大项目的顺利落实
兴化市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兴化市粮食加工集中区、兴化市果蔬食品加工集中区、经济开发区内国家食品加工产业园等项目园区强势崛起,进驻园区农产品加工企业140多家,预计全年实现加工业总产值140多亿元。今年我市围绕争创国家级食品加工园区、做大做强食品特色产业,始终突出大项目的招引、食品项目的建设、食品企业的培育,成功引进了总投资8亿元的天厚食品、总投资6.2亿元的华夏乳业等食品类项目5个,食品产业呈现出项目加快集聚、快速建设、产业门类不断拓展、规模不断壮大的强劲发展态势。
2、强力推进龙头企业发展,全力促进一批企业的规模扩张、产品升级
近年来,兴化市初步形成了政策引导企业、企业围绕产业、产业带动农民的新机制,激发了龙头企业的投资热情,促进了企业规模扩张,产品升级,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去年,我市泰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固定资产375231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5.2%。江苏今世香油脂有限公司投资600多万元,新上米糠油产品升级设备引进与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其中230万元用于建设2600平方米标准厂房,380多万元用于先进设备引进,项目建设后年可消化米糠50000吨,增加销售收入2400万元,带动农户增加100多人;兴化市大地蓝绢纺有限公司投资750万元新建家纺生产线,年可增加销售额6400万元,增长22.4%;江苏顶能食品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新上FD脱水蔬菜生产线,促进了产品提档升级。
3、强力推进“一村一品”示范乡镇(村)、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区)建设工程,全力促进一批大基地规模发展
推进“一村一品”示范乡镇(村)、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区)建设,是加快建设现代规模农业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一种有效手段。近年来,我市因地制宜推进“一村一品”示范工程建设,目前已形成相当规模的“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43个、专业示范乡镇5个,其中垛田镇荣获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乡镇、2014年兴化缸顾乡东旺村又成功申报了国家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同时大力推进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建设,加强与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沟通,组织兴化市联发食品有限公司、兴化市联升食品有限公司、江苏兴野食品有限公司成功申报省级农产品出口示范区,并指导江苏九寿堂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出口示范基地顺利通过省复审核查。确保我市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区)规模在全省县(市)处于领先位置。省级兴化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成功申报国家级农产品出口示范区。“一村一品”与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区)创建工程的强势推进,有力地促进了兴化现代高效农业的规模发展,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
二、工作成效明显,主要表现为“四个较大突破”
1、产业发展取得较大突破
兴化特色在“农”,优势在“水”,产业基础优裕,亮点突出。截止目前,我市已规划建设各类现代特色产业农业园区35个,总规划面积20万亩以上。一是省级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加快,立足兴泰线高效设施农业的产业优势,以临城镇为核心,规划建设10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二是粮食高产高效园区独树一帜,重点建设钓鱼镇万亩粮食高产增效创建示范核心区;三是省级农产品加工区异军突起,依托资源优势,高起点规划建设兴化果蔬食品加工集中区、兴化市粮食加工集中区;四是省级现代畜牧园区初具雏形,以周庄镇为核心,加快建设省级现代畜牧产业园区,促进兴化畜牧养殖业转型升级;五是生态水产养殖园区亮点纷呈,发挥红膏、金香来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建成一批起点高、功能全、规模大、装备新、技术优、效益好、带动强的现代渔业精品示范园和现代渔业产业园;六是千垛菜花观光园区彰显特色,在缸顾乡东旺村建成部级油菜高产创建万亩示范区、实现农业资源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打造江苏最具魅力休闲乡村和全国最美油菜花海,带动兴化西北部观光农业发展,促进兴化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2、农业招商力度取得较大突破
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经营主体的参与和推动。我市围绕农业主导产业、确立开放兴农、项目强农、产业化富农的理念,切实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突出产业园区招商、产业特色招商、龙头企业招商,提高农业利用“三资”水平。兴化将农业招商引资任务进行分解落实,要求农口部门全年各招引1个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项目,各乡镇招引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项目2个。目前省级兴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投资1500万元气和榆柳生态园项目、投资2000万元的两岸食用菌项目、投资5000万元的萌卉组培项目都已落户园区。
3、企业发展实力取得较大突破
质量标准建设有新加强。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标准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据监测数据显示,69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全部建立了企业质量管理制度,产品质量抽检均合格,企业均已达到“三废”排放标准;企业品牌实力有新提升。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中除流通型外都已通过了ISO9000系列和HACCP等质量认证,创省级以上名牌产品10多个。“大地蓝”和“泓膏”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有效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有新增强。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瞄准高、中端目标市场,加大新品开发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努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兴化市联富食品有限公司与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开展产学研技术合作,开发膨化果蔬及大麦叶新产品生产线;2014年7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共投入科技研发经费16055万元,同比增长18%。19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中,除1家流通型企业外,都建有自己的研发中心。
4、市场开拓取得较大突破
引导龙头企业在农产品产地或大中城市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城市开设超市专卖店、连锁店、直营店、配送中心等,发展农超对接、直营直供、发展网上交易,推进农产品网络直销。初步统计开设直营店、直销窗口和自营超市企业有大地蓝、贤人、金香来、红膏、朋缘、隆康、威尔、中庄、金龙果蔬、桃园、粮食市场、银泉水产、楚龙、圣润芦扬等10多家,设营销专区有贤人、家乐、万家福、中庄、太子乳业等龙头企业。江苏百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专门经营兴化大闸蟹、生态菜籽油、家禽及蛋品、兴化龙香芋、脱水蔬菜等地方名特优农产品,上线仅半年形成销售6000多万元,今年可实现销售1亿元以上。同时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国家、省级各类农产品展销、展示活动。今年共组织20多家(次)龙头企业分别参加“第十六届(2014)江苏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盐城)”、“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青岛)”、“第十二届江苏名特优农产品(上海)交易会”。通过实物与图片全面展示我市各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新成就、新技术及名特优农产品,并以推介与洽谈、供与销相对接等方式,全面展示和强力推介我市名特优农产品,想方设法开拓市场,努力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扩大市场份额,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工作举措扎实,主要表现为“三个力度加大”
1、农业产业化组织领导力度明显加大。
近年来,兴化市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化工作的组织机构和班子建设,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更多关注和更大支持。加强调研,搞好宣传,把握政策导向,认真研究抓好农业产业化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全力调动抓好农业产业化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全市上下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把发展农业产业化工作列入市农业农村工作考核,明确工作机构,保障工作经费,形成工作合力。
2、农业产业化政策扶持力度明显加大。
兴化市牢固树立“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加大投入力度,农业产业化工作基础进一步牢固。强化财政扶持力度,对龙头企业和乡镇、村组织加大品牌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省级品牌商标以及认定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的、国家和省级特色种养基地称号的,给予市财政一次性资金奖励;对经认定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市财政按一类、二类、三类乡镇分别给予10万、20万、30万元的奖励;对在省级农业产业园区(示范基地、集中区)和泰州市级农业产业园区内新发展农产品种养和加工项目,给予贴息补助,并优先申报财政支农项目。
3、农业产业化服务力度明显加大。
兴化市农业产业化工作服务意识增强,主管部门主动出思路、谋方法、不断开拓创新。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认真抓好项目跟踪服务、“一村一品”工程建设、示范园区的推进、龙头企业引进培育等工作,确保农业产业化工作顺利进行。同时积极为企业争资金、争贷款、争项目,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各涉农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优势,主动服务农业产业化工作,他们利用技术优势,认真抓好农业特色产业的建设,切实做好各产业发展过程中良种良法的引进推广等基础工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在农型企业转化与利用,助推兴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健康发展。
2014年以来,兴化农业产业化工作虽有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我们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总体水平仍然偏低,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以下六方面:一是业已形成的主导产业尽管总量不小,但分布较为分散。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难以协调统一,品种多、乱、杂,生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农产品质量差别较大,不能满足龙头企业的加工需求,优质农产品产业化开发面积规模较小,影响主导产业的做大做强;二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还不强。多数企业规模偏小,处于发展初期,为应对市场,龙头企业与农民争利现象较重,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运行机制,企农之间利益联结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还偏低。目前已有的合作方式较为松散,合作主体之间联系不紧密;四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再融资困难。农业龙头企业大多是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初期投入较大,企业回报率相对较低,回报周期长,存在风险大,造成再融资困难,加上农产品原料季节性收购,收购时货款当场两清,流动资金需求量集中,造成流动资金相对短缺,甚至周转不灵;五是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大。财政扶持手段和力度偏弱;六是农产品品牌效益还不高。尽管争取到一些品牌,但没有很好地发挥,存在有品牌无效益的现象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和困难,今年兴化市农业产业化工作要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园区现代化”和“农民增收”两大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市场需求为坐标。重点围绕优质粮油业、特色园艺业、健康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现代农业服务业等五大主导产业,加快形成规模化种养、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兴化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