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新建镇村庄环境长效管理成典范
金秋时节,漫步无锡宜兴市新建镇辖区内的田间村头,只见乡村道路绿树掩映、河塘沟渠碧波荡漾、农家院落干净整洁……享受着环境改善带来的实惠和温馨,新建人的幸福感油然而生。作为2014年全市村庄环境长效管理考核的冠军,新建镇创新实践,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村庄环境长效管理“新建经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整洁的村容村貌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些年来,新建镇舍得投入,大力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修桥、铺路、清淤、绿化、
墙面刷新……一连串的“组合拳”,让原本脏乱差的农村环境有了极大的改观。“村庄环境整治,三分在建,七分在管。”要巩固扩大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成果,需要落实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在广泛征求基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新建镇于去年出台实施《关于加强村庄环境整治长效管理的考核意见》,实施月查季评、以奖代补制,提高各村落实环境长效管理的积极性。
严格考核,奖惩分明。在日常管理中,新建镇主要领导每季度带队到各村检查村庄长效管理,评价打分;分管副镇长每个月带队检查,严格按考核标准实施考核。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编印下发《简报》,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公布月查季评情况,并对相关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为了增强各村主动性,各村在年初要向镇里上交部分村庄环境长效管理保证金。镇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并分两部分发放。第一部分,每次月查季评考核成绩前两名的自然村,其所属行政村分别奖励3000元、2000元。第二部分,根据全年考核汇总排名实行奖励:第一名奖励7万元,第二名奖励5万元,第三名奖励3万元。同时,对于每次考核不合格的村,则从奖补总额中扣除,奖补金额不足的,从各村保证金中扣除,扣完为止。在奖惩分明的措施激励下,各村严格落实责任制,村干部分片监督,保洁员定人、定段、定标准。新建镇的134个自然村,都在明显位置张贴有“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公示牌”,将保洁区域的责任人、责任区域、监督电话等信息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并且,设立了30个“党员责任区”,全镇840名党员全部分至责任区,履行村庄环境长效管理职责。
落实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关键还要有一支作风过硬的保洁队伍。为进一步提高环卫工作水平,新建镇尝试开展环卫工作的市场化运作,公开招聘、择优录用了一批专业保洁人员。在具体操作中,各村给每个保洁员都划定了保洁区,实现辖区内所有道路、公厕、健身广场、河塘等保洁全覆盖。闸上村通过公开招聘招录了16名保洁员,并成立了专门的卫生保洁讲评组,由讲评组负责对每位保洁员的工作进行检查、讲评、公示、评比和考核。然后,根据每个保洁员的考核情况,实施年终经济奖励。目前,新建镇所有行政村的村庄环境长效管理步入了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轨道。两年来,新建镇共投入资金2200多万元,成功打造6个三星级康居村、16个二星级康居村和112个环境整洁村,实现了点面结合、全域覆盖、全面整治的目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