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多措并举盘活闲散土地 节地增效赢取“生态红利”
日前,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在全省2021年度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全面评价工作中,从参评的32个省级产城融合型开发区中脱颖而出,位列第三名,且已连续三年跻身该项评比前三名。土地的节约集约作用,是化解自然资源稀缺和城乡高速发展矛盾的主要手段,既是守护耕地红线的根本出路,又是降低碳排放的精细抓手。近年来,常州经开区围绕土地集约利用,解放思想,统筹全局,扎实推进该项工作。
江苏雷利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家电智能化组件项目是经开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典型案例。江苏雷利创始于1993年,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外部环境,执着于对高新技术的不倦追求,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期间迎来了企业发展的高峰期。为了解决企业的实际用地难题,经开区深入挖潜,利用低效产业用地再开发的政策,将江苏雷利周边用地时间早、收益低的低效用地企业进行收回再开发,并结合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实践,将整理后的土地出让给江苏雷利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最终该企业凭借辖区第一本集体不动产登记证,成功在深圳A股上市,在国内资本市场首次实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在取得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常州经开区又加速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步伐,对项目周边的7宗低效用地项目进行了收回重供,为低效用地再开发提供了样本。据统计,江苏雷利家电智能化组件项目涉及宗地整理前存在中小企业9家,占地面积107.3亩,亩产税收3万元。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后,江苏雷利2020年销售总额23.9亿元,亩均税收116.05万元。目前,江苏雷利已经迈出国门,在越南设立了生产基地,但总部始终在乡镇。公司董事长苏建国表示:“政府帮助企业解决了用地问题,我们有了更强的归属感,我们要把根留下来,为乡村振兴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宋剑湖,坐落于常州市经开区遥观镇境内,现有湿地面积2.09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600余亩。千百年来,宋剑湖水波泱泱、芦苇森森,诗情画意,远近闻名。
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宋剑湖周边出现围湖造田、围网养殖、生产生活污水无序排放等问题,导致水质持续恶化,湖区及周边生态功能逐步退化,生态系统警钟迭起。
近年来,常州经开区坚决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集中治理宋剑湖周边环境,全力实施宋剑湖生态修复工程。累计投入资金6亿多元,关停“危污散乱低企业”8家,整理低效用地面积2.47公顷,扩大了宋剑湖的水域面积。对沿湖居住环境不佳的村庄进行了搬迁,安置农户195户,累计5.99万平方米。2021年,宋剑湖生态湿地改造提升三期工程即将全面竣工,通过实施沿河道路、复绿补绿等工程,有效制止了长久以来侵占河湖的情况,彻底守住生态红线,建立起生态屏障。宋剑湖湿地公园成为常州新的生态自然景观和文体休闲旅游示范地,并于2021年入围江苏省首届“最美生态修复案例”。
环境就是生产力,生态就是增长点。要想真发展,就要认认真真算好环境帐和民生帐。近年来,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经开区分局通过交换、比较,不断优化土地集约工作思路。采用协议置换、“退二进三”、平台搭桥等多种模式促进产业集聚、结构优化。同时,围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打造戚墅堰运河公园、天虹1921创意园等工业旅游项目,拓展了工业低效用地再开发思路。
当前,围绕“十四五”发展规划,常州经开区超前部署园区更新和城市核心区提升工作,计划通过三年整治,提升低效工业园区3000亩,城市核心区提升600亩,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把宝贵的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保障。